青皮

平语近人典故解读国之本在家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四期国之本在家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到“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传统文化滋养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带给我们的思考有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开辟专栏带大家解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的讲话和论述当中的那些用典,和大家一起学习思想,领悟经典,感受平“语”近人。01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典出:《孟子离娄章句上》原文: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释义:“恒言”就是常言。常言说,天下的根本在于诸侯国;诸侯国的根本在于家庭;家庭的根本在于个人。延伸故事:司马光幼时与姐姐一起玩耍,想要把青核桃去皮,半天也没能把皮剥下来,姐姐很气馁就走了。剩下司马光自己,对着青核桃“运气”。他们家一个老仆人路过,用热水把青核桃烫了烫,青皮就剥下来了。姐姐回来后问是谁剥的?司马光就特别得意说是自己剥的。他父亲立刻就沉了脸,说我一直都在旁边看着,小孩子怎么能说谎呢?多年以后,司马光在一封信里写到了这件事,说从那以后,我就再也不敢撒谎吹牛了。本着挚诚之心,以最诚实的态度对待别人,对待自己,不隐瞒自己的感受,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坚持理想、坚持原则,这是司马光一辈子做人的原则。后来他有个学生要远行的时候请老师送个座右铭,司马光送了一个“诚”字给他。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02典出:《左传·隐公三年》春秋左丘明著《资治通鉴·晋纪十八》北宋司马光著原文: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无乃不可乎?」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赵王虎以秦公韬为太尉,与太子宣迭日省可尚书奏事,专决赏刑,不复启白。司徒申钟谏曰:“赏刑者,人君之大柄,不可以假人,所以防微杜渐,消逆乱于未然也。太子职在视膳,不当豫政;庶人邃以豫政致败,覆车未远也。且二政分权,鲜不阶祸。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虎不听。释义:《左传》的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年)。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方”就是道,“义方”就是道义,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真的爱自己的孩子的话,那就应当用道义来引导他。《资治通鉴》,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卷,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年)写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年)征淮南,涵盖16朝年的历史。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如果你不用道义引导孩子,那就不是爱孩子,反而是害了他。延伸故事:卫庄公小儿子州吁好甲兵,喜欢舞枪弄棒,身边聚集了一大拨亡命之徒。如果州吁再这样恃宠而骄,必然会威胁到太子的地位,造成卫国政局动荡。于是老臣石碏站出来对庄公说:“爱子,教之以义方。”还说如果你真想废长立幼,现在就赶紧定下来,否则这样下去就是在害州吁,是在自取祸患。但是卫庄公非常胆怯,废长立幼这样公然违背礼法的事情他不敢做,仍是糊涂地爱着州吁。结果庄公死后,太子即位很快被州吁杀死。州吁又被卫国人给杀死。十六国时期后赵统治者石虎有太子,名石宣,但石虎更爱他的小儿子石韬。于是这位爱子心切的父亲就给了太子石宣和小儿子石韬同等的机会,让两个儿子轮流处理国家大事。大臣申钟对石虎说:“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石虎不听,结果石宣杀了石韬,然后石虎又杀了石宣,兄杀弟,父杀子,人伦惨剧,莫过于此。03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典出:《周易文言·坤文言》原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释义:孔颖达《周易正义》引庄氏云:“文谓文饰,以乾坤德大,故特文饰以为文言。”《文言传》是专门解说《易》乾坤二卦的文字。乾坤二卦在易经六十四卦当中具有特殊地位,是理解《易经》的关键。其中,解释乾卦的称《乾文言》,解释坤卦的称《坤文言》。修善的人家,必然有多的吉庆,作恶的人家,必多祸殃。阐述的是一种事物由循序渐进、慢慢积累,最终量变引起质变的现象。来源:介休图书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pia.com/qpcd/1184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