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长
一般发生在幼苗期到结果前,植株严重拥挤,枝叶互相遮荫,茎秆纤细、茎节突出、节间长、叶片薄而色淡。原因:土壤相对湿度80%以上或空气湿度高于50%-60%;或连续阴雨天,光照不足;或温度过高(30℃以上)、昼夜温差小,尤其是夜间温度在15℃以上,另外,栽培密度过大,或施肥量过大,尤其是氮肥用量过大,也会造成徒长。
措施:除科学肥水和温度管理以外,还要合理密植;当植株有徒长现象时,可适当控旺,尽量少用多效唑类药剂(多效唑、烯效唑),康德源推荐苯甲丙环唑,可起到控旺防病的作用,在现蕾到初花,也可使用矮壮素等进行叶面喷施控旺。
冷害
苗期生长过程中,如遇0℃左右低温,就会发生霜害或冻害,其受害程度取决于低温和持续时间,受冻幼苗生长点或顶部叶片萎蔫变褐、干枯;冻害较轻时,叶片虽未萎蔫,但停止生长,表现皱缩、畸形,叶色成黄绿色,逐渐枯萎,以后从未受冻的茎节上再长出新的枝条。
措施:适时播种;另外,对秋季的初霜期,可根据天气预报,采取田间灌溉、熏烟防霜的方法;冻害严重的植株要及早喷施促进生长的激素,如赤霉素等。
畸形薯
畸形薯,比如哑铃薯、念珠薯、芽条薯等,主要是由二次生长造成的。二次生长的主要原因是高温(25℃)干旱,或高温干旱后突然降雨、浇水、降温,使原本停止生长的块茎又处于适宜的生长条件下,再次生长;另外,土壤干旱,或有机肥施用不足,土壤板结以及种植密度过大,都会影响薯块均匀膨大,造成畸形。
措施:主要是在品种选择和温度、水分方面进行科学管理。
青皮病
马铃薯块茎发青被称为青皮病,由于薯块在阳光照射下,表皮组织产生叶绿素所致。当马铃薯栽植过浅接近地面结薯,随着薯块膨大或土面干裂,使块茎暴露出地面形成青皮病,另外,新收获的马铃薯在存储时遇光也会产生青皮。
措施:播种深度合理,注意培土,种植密度适宜,割秧后立即收获,并避免阳光直射。
窜箭
表现为秧长势强壮,但是地下未形成薯块,而且地下匍匐茎未成薯而窜出地表形成枝条。其原因为温度太高(如高温环境(25℃以上),或撤膜时间太晚,或昼夜温差较小)、或培土过晚和太浅,或追肥时间太晚,或氮肥施用量过大。
措施:除加强温度和肥水管理防治以外,还要进行合理培土,一般要培土2次,现蕾初期匍匐茎顶端开始膨大时进行第一次培土,培土厚度为3-4厘米,第二次培土在马铃薯盛花膨大期,培土厚度为4-5厘米。
早衰
比如低温、寡照、高湿等自然原因,早春、冬季温度低时,容易出现苗不长、老化苗等问题;阳光太强作物幼嫩叶片果实易脱水晒伤,寡照影响光合作物,影响营养物质合成;土壤湿度过大,根系受损,营养无法吸收,影响长势。
施用含有隐形成份的除草剂,喷施高浓度的调节剂,唑类等农药反复喷施,都会出现隐性的早衰,而这些早衰往往不能被农户直接发现,错失良机。
营养不均衡,尤其中微量元素钙镁硼锌等元素缺乏,引起功能叶黄化,光合效率降低,抑制作物生长。缺钙,根系差,吸肥能力弱;缺镁,老叶发黄,提早落叶;缺硼锌,叶片小叶发黄,影响营养物质合成及马铃薯品质。
措施:
1摘除老叶
及时摘除老叶、枯叶和病叶,不仅可以减少营养消耗,又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传播和蔓延,有利于通风透光和降低温度。
2注意水分
中后期如果土壤太过干旱,则要及时补充水分,保障叶面水分供应,同时还可以降低地温,有利于块茎膨大成熟。同时若土壤过湿则应及时排水,避免叶面徒长消耗养分或加重病害。
3叶面补肥
必须使营养迅速补充,叶面补充是最佳选择!建议选择蒙邦海藻等叶面肥,营养全面且吸收利用快,尤其对后期增产、提高商品性效果明显。
文章整合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赞赏
长按北京哪里白癜风看的好白癜风初期是什么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pia.com/qpgn/1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