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是一种常用的水果,吃过橘子后扔掉的部分其实都可入药。
《本草备要》中对陈皮的作用有很好的论述,陈皮“辛能散,苦能燥能泻,温能补能和,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为脾肺气分之药,调中快膈,导滞消痰,利水破瘀,宣通五脏”的记载,可以说概括了陈皮的功用。
陈皮:存放陈旧的橘皮,理气消胀开胃的作用大于橘红。
广橘红:即广陈皮去白,偏于入肺,适用于外感咳嗽痰多胸闷者。
化橘红:柚子皮去白,化痰力量大,对痰多、痰稠、痰黏者适用。
橘络:有化痰通络的作用,常用于咳嗽、胸胁闷痛,以及手指疼痛者。
橘核:散结止痛,常用于止疝气痛。
橘叶:舒肝解郁,常用于胸胁闷痛、乳房发胀等。
第一,陈皮气香,性温,能行能降,具有理气运脾、调中快膈之功,常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嗳气、恶心呕吐等。如“异功散”、“香砂六君子汤”、“六君子汤”都用陈皮降气和胃止呕。在“加味香苏散”、“参苏散”中用陈皮疏肺脾之气。
第二,陈皮为肺脾二经之气分药,既能理气又能燥湿,多用于湿浊中阻的胸闷、腹胀、纳呆、倦怠、大便溏薄、舌苔厚腻,以及痰湿壅滞、肺失宣降、咳嗽痰多的气逆等证。如“平胃散”用陈皮理气化滞,“藿香正气散”用陈皮降逆止呕,《方剂学》中陈皮后面都标明了去白,可理解为广橘红,在“痛泻要方”中用炒陈皮理气醒脾。
第三,化橘红有祛痰止咳的作用,用于中焦湿痰上犯或外感风寒导致肺气不利而发生咳嗽、痰多、胸闷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脉滑等。特别在祛痰剂诸方中,多用橘红,如“二陈汤”、“导痰汤”、“贝母瓜蒌散”、“半夏白术天麻汤”中都用的是橘红,而不是陈皮。在“清气化痰汤”、“十味温胆汤”、“止嗽散”中,《方剂学》中虽写的是陈皮,但标明去白,所以均可理解为橘红。
第四,在使用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熟地、生地等补药时,如配合一些陈皮同用可免除产生胸闷、中满、食欲不振等副作用,从而更充分发挥补药的补益作用。如“补中益气汤”、“完带汤”中都佐用少量陈皮(5~6g),即是此理。
橘核为橘的种子,性味苦平,归肝经,功能行气散结止痛,用于疝气、睾丸肿痛及乳房结块等。如“茴香橘核丸”。
橘络为橘的果皮及果肉的筋络,性味甘苦平,归肝肺经,功能宣通经络、行气化痰,用于痰滞经络,咳嗽胸胁胀痛。
橘叶为橘树叶,性味辛苦平,归肝经,功能疏肝行气、消肿散结,用于胁肋胀痛、乳痈、乳房结块及癥瘕等。
区别:
青皮:偏入肝胆经,破气散滞,兼能治疝。
陈皮:偏入肺脾经,理气和胃,兼能化痰。
相关阅读:
谈谈不孕症的中医治疗
一字之差话中药
六味地黄丸:你用对了么?
老中医教你如何“战痘”
赞赏
长按北京白癜风较好北京治疗白癜风究竟要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pia.com/qpgn/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