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绿甘蔗大PK,多方论证
谁更甚一筹呢?你更加支持哪一方
外形颜色PK:青皮甘蔗更清凉
紫黑甘蔗:皮色深紫近黑的甘蔗,俗称黑皮蔗,紫皮甘蔗比较粗,节点比较稠密,比较温和滋补;
青绿甘蔗:皮色偏绿的青皮蔗,俗称竹蔗,青皮的甘蔗比较细,节点也比较稀疏,比较甘凉。
因此,虽然总体来说,生吃的甘蔗都有清热的作用,但是青皮甘蔗的寒凉之性更大一些,所以脾胃虚寒的人不要多吃。
含糖量PK:紫皮甘蔗更清淡
青皮甘蔗的含糖量相较于紫皮甘蔗高一些,所以血糖高的人最好少吃青皮甘蔗。但是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大家常听说的蔗糖就是主要来自于甘蔗,这是大自然赋予的天然糖分,适量食用是对健康有益的。
比如,蔗糖有利于氨基酸的活力与蛋白质的合成。由蔗糖分解成的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对脑组织和肺组织都是十分重要的。糖是构成肌体的重要物质,如糖蛋白是体内的激素、酶、抗体等的组成部分,糖脂是细胞膜和神经组织的成分,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组分。
蔗糖PK:直接吃的蔗糖才叫脾之果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都是蔗糖,直接吃甘蔗与吃甘蔗制成的糖有什么区别呢?到底哪种蔗糖更健康呢?
我们来看《本草纲目》中这段话:“蔗,脾之果也,其浆甘寒,能泻火热。煎炼成糖,则甘温而助湿热,所谓积温成热也。”这句话点评了直接吃甘蔗获取的蔗糖与甘蔗经过加工获得的蔗糖的优劣。直接吃的不但能泻火,而且称之为脾之果。经过煎炼的甘蔗制作成的蔗糖有“助湿热”的弊端,尤其是湿热体质的人不适合多吃。
对于甘蔗叫做“脾之果”的说法,一些中医古籍也有佐证。比如清代名医叶天士所著的《本草再新》中记载甘蔗能“和中清火,平肝健脾。”清代中医食疗家王士雄在其所著的《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甘蔗能“利咽喉,强筋骨,息风养血,大补脾阴。”
食疗功效PK:青皮甘蔗功力更强
如今很多景点的商铺有叫卖甘蔗汁的,但是大都是紫皮甘蔗。如果是青皮甘蔗的话,那可是一杯良药呢。这杯良药是做什么的呢?治疗痘疹急症!
《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凡痘疹不出,及闷痘不发,毒盛胀满者,此痘属急症,宜青皮甘蔗榨汁与食,不时频进,则痘立起,其寒散、解毒之功,过于蚯蚓、白鸽,惜人不知其功用。”治疗这种病症的时候,古代医家认为青皮甘蔗比蚯蚓、白鸽这些动物药还要强!
甘蔗“接肠草”?
清代医家王秉衡撰写的医论著作《重庆堂随笔》中把甘蔗叫做接肠草。为何会有此称呼呢?
从象形的角度分析,大家想一想,甘蔗是不是像一节一节的肠子呢?从甘蔗的药效分析,它有“利大肠”的作用。
比如魏晋时期的著名医家陶弘景在其所著的《名医别录》中记载甘蔗“主下气和中,助脾胃,利大肠。”
五代时期的著名药学著作《日华子本草》中记载甘蔗能“利大小肠,下气痢,补脾,消痰止渴,除心烦热。”
明代医家缪希雍在其所著的《神农本草经疏》中记载:“甘蔗,甘寒除热润燥,故主下气利大肠也。”
●甘蔗还有两种鲜为人知的功效
第一种不是吃的,外敷治疗疮类疾患。如《滇南本草》中记载甘蔗“治百毒诸疮,痈疽发背,捣烂敷之。”
第二种是解毒。《滇南本草图说》中有“同姜汁服,可解河豚毒”的记载。
将皮肤白癜风名家治疗北京有那些中医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pia.com/qpls/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