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皮

夏玉清针药结合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痛


个人信息:李某某,男,60岁。病历号:。

初诊:年6月4日

主诉:胃部不适伴两胁部胀满2年。

现病史:患者于2年前因饮食不节出现胃脘部返酸,灼痛,恶心,脘腹疼痛,餐后加重,伴有两胁胀痛,呃逆,纳呆少食,大便不畅;

检查:年5月16日,胃镜检查示:胃粘膜组织慢性活动性炎伴中-重度肠化,间质见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50个/HPF)浸润,淋巴细胞增生,表面见杆菌,局灶腺体轻度不典型增生,固有腺体减少,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特殊染色:PAS-AB(+)。胃镜诊断:1.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糜烂,胆汁反流。2.胃角及贲门嵴粘膜病变,HP(-);

中医诊断:胃痛肝胃不和型。

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

治法:疏肝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疏肝和中复萎汤;党参30g,白术15g,茯苓15g,柴胡15g,枳壳15g,白芍15g,甘草10g,郁金15g,青皮15g,川楝子15g,延胡索15g,沉香6g,旋复花15g。30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各一次。

针灸处方:足三里(0.7寸,直刺,电热针),期门(0.7寸,斜刺,毫针),内关(0.6寸,直刺,毫针),中脘(0.6寸,直刺,毫针),阳陵泉(0.6寸,直刺,毫针),肝俞(0.7寸,斜刺,电热针),脾俞(0.7寸,斜刺,电热针),胆俞(0.7寸,斜刺,毫针),公孙(0.5寸,直刺,毫针),丘墟(0.5寸,直刺,毫针)。

二诊(年7月16日):经过针药结合治疗30次,患者脘腹胀满,嗳气,两胁撑痛均有明显减轻,食欲增加,大便较前通畅,如有情志不舒时,胃脘部仍会出现胀满、泛酸,症状较前轻,继续用上述针方及方药治疗,进一步观察疗效。

三诊(年8月27日):经过60天治疗后,患者胃脘部症状基本消失,偶尔餐后胃脘部略有胀满,体力增加,精力充沛,停止中药,继续针方治疗巩固疗效。

四诊(年10月8日):针方治疗90次,此期间患者精力充沛,体力增加,饮食正常,二便通畅,遇到情志不舒时未再出现胃脘部不适;

五诊(年11月19日):经过针方电热针治30次(针方治疗次),临床疗效满意,继续巩固疗效,预约复查胃镜。

六诊(年12月18日):胃镜(年12月15日)复查示:“慢性萎缩性胃炎,HP(-)”,病理诊断“(胃体、胃窦)胃粘膜组织轻度慢性炎伴重度肠化。结合特染,考虑小肠肠化。特殊染色PAS-AB(+)”。从病理看,患者病变改善很理想,但还需继续治疗,故针方电热针仍治疗1个疗程,以巩固远期疗效,追踪观察。

本案“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为“胃痛肝胃不和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曰:“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如《沈氏尊生书﹒胃痛》所说;“胃痛,邪干胃脘病也。…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肝主疏泄而喜条达,若情志不舒,则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横逆犯胃而作痛。

夏玉清教授临症极其重视脾胃问题,《内经》有“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记载。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夏老师每于临症时,总告诫我们要以“培补后天,化生气血”,作为治病之根本。本案治疗中老师自拟“扶正疏肝和胃复痿汤”以“扶正祛邪、疏肝和胃,降逆止呕”。方以四君子汤为基础,加疏肝解郁和胃散结之品而成。四君子汤培补后天,化生气血;配伍柴胡郁金川楝子疏肝解郁,老师此方点睛之处在于重用党参与黄芪以扶正气,引诸药物归经以复痿。

本案针方老师取胃之募穴中脘,合穴足三里,以疏通胃气而升清降浊。配肝之募穴期门,胆之合穴阳陵泉,以平肝胆之逆气。诸穴合用肝得条达,胃得和降,诸病自除。

古今医案云平台

欢迎访问古今医案云平台:







































海南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杭州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pia.com/qpls/87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