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读着这首诗,你是否眼前浮现出四季的景色?
这首四季诗中,包含了20余味中草药名
中药名字好听到能拿来写诗,真是让人醉醉的了~~
今天我们来扒一扒,好听意境优美的中药名
(一)以颜色命名中药:
以其特有的或加工后的颜色命名,如:
红色:红花、红藤、丹参、朱砂;
白色:白前、白薇、白芷、薤白;
黄色:黄连、黄芩、黄柏、黄芪;
黑色:乌梅、乌药、玄参;
青色:青皮、青蒿、青黛;
紫色:紫草、紫花地丁;
双色:金银花。
(二)以质地命名中药:
以其冰凉、轻浮、滑润、柔软、多刺等,特有的质地命名,提示着某种中药实质,给人以辨别的要点。
如:滑石、紫菀、沉香、赤石脂等。
(三)以形态命名中药:
中药的原植物和生药形状,往往有其独特之处,因此人们常常以它们的某种特殊部位或整体形象而命名。
如:佛手、半边莲、垂盆草、人参、钩藤、乌头、白头翁、牛膝、百部、丁香、马齿苋、丝瓜络、鸡冠花等。
(四)以药用部位命名中药:
因取植物、动物的某一部位入药而命名的。
如:葛根、桂枝、竹叶、旋覆花、枳实、牛蒡子、荔枝核、橘皮、麦芽等。
(五)以气、味命名中药:
中药有各种不同气味,气有香气馥郁,有臭而难闻;味有辛、甘、苦、酸、咸、淡等。中药以其特有的气、味来命名,对于药物的真伪鉴别有一定的意义。如:
气:丁香、小茴香、鱼腥草、败酱草、臭梧桐。
味:细辛、甘草、苦参、大戟、酸枣仁、咸秋石、淡竹叶、五味子、白鲜皮、麻黄。
(六)以功效命名中药:
中药功效是多方面的,有些中药为了突出其主要性能,往往直接以功效命名。
如:防风、阳起石、续断、益母草、决明子、王不留行、远志、路路通、蚤休、国老、番泻叶、淫羊藿等。
(七)以季节命名中药:
即以中药的特殊的生长季节或采集季节命名。如:
生长季节:冬虫夏草、冬青、款冬花、忍冬、四季青、月季花。
采集季节:半夏、夏枯草。
(八)以生长的地理环境命名中药:
以生长的地理环境而名,多以山、水、沙、石之类的词冠于前。
如:山楂、水浮萍、沙参、泽兰、车前子、水蛭、石菖蒲。
(九)以传说故事命名中药:
以动植物或名医名人传说为依据,形象地表示出某种药物的一定功能或形态特征,增强其传奇性、神秘性的命名方法。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民俗文化、文人墨客、加工记载、医家收录等药名来源。
如:杜仲、女贞子、何首乌、徐长卿、刘寄奴、使君子、禹余粮等。
(十)以动物命名中药:
来源于动物,如:虎骨、鹿茸、蝉蜕、龟板、鳖甲、蕲蛇、熊胆、蟾酥等。
因动物之特点命名植物,如:猪苓、马勃、鸡血藤、鸭跖草、鹅不食草、猫爪草、虎杖、狼毒、蛇床子、鹤虱等。
另外,有些中药的别名也颇耐人寻味。甘草有调和诸药的功效,尤似和事的国老,故又称“国老”;大黄泻下作用猛烈,功大力专,好似勇猛无敌的将军。故也称“将军”;其他如灶心土,称“伏龙肝”,花生衣称“凤凰衣”等,也富有情趣。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草药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冬天已到,冬补已开始,不如添加点中草药,煲上一盅美美的药膳,或者也可以由名老中医把脉问诊,开上一剂膏方,调理体质,让自己来年身体更健康~~
正是为了爱
才悄悄躲开
躲开的是身影
躲不开的
却是那份
默默的情怀
君和中医
i
点击右上分享到:QQ空间朋友圈
点击查看资料,免费北京白癜风医院哪个好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pia.com/qppz/2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