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皮,又称为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橘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区。
10至12月果实成熟时,摘下果实,剥取果皮,阴干或通风干燥。广橘皮(陈皮)剥取时多割成3至4瓣。橘皮(陈皮)药材分“陈皮”和“广陈皮”。
功用主治
理气,调中,燥湿,化痰。治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哕逆,咳嗽痰多。亦解鱼、蟹毒。
①《本经》: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
②《别录》:下气,止呕咳,除膀胱留热、停水、五琳,利小便,主脾不能消谷,气冲胸中,吐逆霍乱,止泄,去寸白。
③《药性论》:治胸膈间气,开胃,主气痢,消痰涎,治上气咳嗽。
④《本草拾遗》:去气,调中。
⑤《日华子本草》:消痰止嗽,破症瘕痃癣。
⑥《医学启源》:去胸中寒邪,破滞气,益脾胃。
⑦《纲目》: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痰痞,痎疟,大肠闭塞,妇人乳痈。入食料解鱼腥毒。
⑧《随息居饮食谱》:解鱼、蟹毒。治噫噎,胀闷,疳疟。泻痢,便秘,脚气。
性味
辛苦,温。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无毒。
③崔禹锡《食经》:味辛苦。
归经
入脾、肺经。
①《品汇精要》:行手太阴、足太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脾、胃四经。
③《本草求真》:入脾、大肠。
宜忌
气虚及阴虚燥咳患者不宜。吐血证慎服。
①《本草经疏》:中气虚,气不归元者,忌与耗气药同用;胃虚有火呕吐,不宜与温热香燥药同用;阴虚咳嗽生痰,不宜与半夏、南星等同用;疟非寒甚者,亦勿使。
②《本草汇言》:亡液之证,自汗之证,元虚之人,吐血之证不可用。
③《本草从新》:无滞勿用。
④《得配本草》:痘疹灌浆时禁用。
名家论述
①《医学启源》:橘皮能益气,加青皮减半,去滞气,推陈致新。若补脾胃,不去白,若理胸中滞气,去包。《主治秘要》云,苦辛益气,利肺,有甘草则补肺,无则泻肺。
②《日用本草》:橘皮,能散能泻,能温能补,能消膈气,化痰涎,和脾止嗽,通五淋。中酒呕吐恶心,煎饮之效。
③《纲目》:橘皮,苦能泻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噪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摄气之籥,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药,但随所配市补泻升降也。洁古张氏云,陈皮、枳壳,利其气而痰自下,盖此义也。同杏仁治大肠气闷,同桃仁治大肠血閟,皆取其通滞也。按方勺《泊宅编》云,橘皮宽膈降气、消痰饮极有殊功。他药贵新,惟此贵陈。
④《本草经疏》:橘皮,主胸中瘕热逆气,气冲胸中呕咳者,以肺主气,气常则顺,气变则逆,逆则热聚于胸中而成瘕,瘕者假也,如痞满郁闷之类也,辛能散,苦能泄,温能通行,则逆气下,呕咳止,胸中瘕热消矣。脾为运动磨物主脏,气滞则不能消化水谷,为吐逆、霍乱、泄泻等证,苦温能燥脾家之湿,使滞气运行,诸证自瘳矣。肺为水之上源,源竭则下流不利,热结膀胱,肺得所养而津液贯输,气化运动,故膀胱留热,停水、五淋皆通也。去臭及寸白者,辛能散邪,苦能杀虫也。
⑤《木草正》:陈皮,气实痰滞必用。留白者微甘而性缓,去白者用辛而性速。
(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提前联系我们)。(中药成分谨遵医嘱!)
相关链接
七个吉蛋参展第十七届()中国畜牧业博览会
淫羊藿的功效与作用
枯草芽孢杆菌的功效和作用
当归的功效和作用
喜欢就确诊白癜风诱发的原因治疗白癜风好的医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pia.com/qppz/3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