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皮

黄龙小核桃为民敲开脱贫致富的幸福门


北京著名皮肤病医院 http://m.39.net/pf/a_4439528.html

黄龙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的结合部,是国内核桃优生区域和渭北地区唯一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核桃之乡”称号的县份。先后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国家级矮化核桃标准化示范区”。年黄龙核桃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年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目前黄龙核桃面积达到28万亩,其中良种核桃24万亩,挂果16万亩,分布在全县4镇2乡42个行政村,现有核桃栽植户户,其中贫困户户。全县目前已经培育出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3个,省级核桃示范基地5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8个,核桃专业合作社13个,核桃科技示范户户。

近年来,黄龙核桃产量以每年吨的速度不断递增,为了及时解决核桃脱皮烘干等问题,年以来,结合“五上企业”,黄龙县加大了对核桃加工的扶持力度,并将扶持培育核桃加工企业和完成核桃加工量作为乡镇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来考核。

黄龙县干果公司经理陈永杰说:“近年来,我们先后为圪台柳沟、三岔九科塬、界头庙神地、崾崄大同村等提供多套核桃脱皮、清洗等设备。”

核桃服务中心主任王辉说:“年我们新建核桃加工厂2个,提升改造2个,目前全县共有核桃加工厂19个,今年共完成核桃加工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加工能力不足问题。”

戚改环是界头庙镇范家卓子村的贫困户,由于肢体残疾,家里的14亩核桃园经常草荒严重,核桃园管理不善,每年效益低下。年核桃服务中心协调范家卓子社区,开展了“穴贮水肥”省力栽培技术,并将戚改环的园子作为示范园进行试点,并逐年对他的园子里的树进行了品种改良,4年下来,他的园子成了村里村外人们称赞的效益园。

“过去每年都为核桃烘干的事发愁,核桃采收的时候,天气不好,连阴雨不断,收回来的核桃没有及时烘干,影响了核桃品质,连客商也不来上门了,”今年,对于黄龙县崾崄乡五姓村村民梁宏福家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没有为自家的核桃脱皮加工发愁,并且在自家院子里就进行了脱皮、清洗、烘干,很快就有客商上门洽谈收购的事情了。同样是核桃种植户的白马滩镇河西坡村村民韩林宏指着自家院子的烘干机,也是高兴不已,“今年不一样啦,县上在我们村新建了核桃加工厂,而且地址选在了自家的院子里,我今年能产核桃青皮5万多吨,不到一周时间全部变成了干果,核桃仁很白,比往年卖青皮要多收入不少钱哩!

年以来,黄龙核桃服务中心积极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针对农村劳动力不足,管理粗放、投入较少等方面问题,积极推广了“穴贮水肥”省力栽培科学管理方法,并积极在黄龙三岔四条梁、范家卓子进行了试点,并配合良种嫁接改造,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穴贮水肥技术的推广,适合当前农村劳动力紧缺的实际,而且能够切实提高核桃管理效益,下一步我们将大面积向全县推广。”核桃服务中心主任王辉说。

年是黄龙核桃注定不平凡的一年,春季核桃受到“倒春寒”影响,部分乡镇受冻,秋季核桃遇到价格“瓶颈”,价格持续走低。

为了拓宽群众增收渠道,黄龙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多项措施,鼓励核桃受冻乡镇群众在核桃园里套种豆类、谷子等小杂粮作物,在核桃幼园繁育经济效益好的苗木、中药材等,同时引导果农在适宜的园子套种蔬菜,扩大食用菌、中蜂、猪牛鸡等养殖规模,要求各乡镇积极对接辖区各企业、基地、合作社等积极提供公益岗位,优先雇佣受灾果农务工,多渠道增加就业,确保群众收入。

“市场价格倒逼我们不能再销售原产品,必需布局核桃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提振群众产业发展信心,”核桃局局长李海东说,“今年我们组织人员,深入无锡江南大学、云南漾濞县,考察学习核桃深加工,同时积极实施“企业+农户”订单模式,保护价收购,消除群众核桃销售顾虑。”

“当前,黄龙核桃正处在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将积极推进规范化管理、稳步布局深加工、多渠道拓宽销售,推动产业增效,群众增收,真正让小核桃成为具有为民情怀的大产业。”黄龙县主管农业副县长曹曾俊说。

作者:王玉林张毛毛本报记者高世杰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pia.com/qptx/1055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