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皮

子午流注,上古道医留下的智慧


子午流注,上古道医留下的智慧

作者/玄歸道人蔡一铭

道医的宇宙观着重天、地、人合一。人体的健康,受节气变化、地理环境、时间运转的影响。每日的十二时辰与人体的十二条经脉息息相关,而经络又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

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发明了天干地支纪时标位的方法—子午流注,从字面看“子午流注”如何而得名呢?“子”和“午”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一数和第七数,为什么在十二支中独取两个数呢?是因为“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

“流”、“注”两字,是指人体气血的运动变化的状态。流指水流,注指注输、灌注。这里具体是指将人体的气血循环比作水流,以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作喻,《内经·灵枢》曰,“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说明人体气血就像水流一样,始出为井,渐成细流为荥,水流如由浅入深灌注为输,渐而水流在通畅的河流中适行即称为经,最后如百川汇合入海即为入为合,以示脉气的流行经过。

一年之内有十二个月,一日之内有十二时辰,都是阴阳有规律地消长运动的结果,自然界万物也会随着做出适应的变化,人体亦然。《史记·律书》云:“寅,万物始生螟然;卯,言万物茂也;辰,万物之震也;巳,阳气之尽也;午,阴阳交曰午;未,万物皆成有滋味也;申,阴用事申贼万物;酉,万物之老也;戌,万物尽灭;亥,该阳气藏于下也;子,万物滋于下;丑,纽也,阳气在上未降,万物厄纽未敢出。”一日之内,也存在着这样的变化规律,故也以十二地支配时表示。

中医讲“因天之序”,就是要遵循身体这个“天”本身的运动顺序,就是东南西北,就是春夏秋冬,就是生发、生长、收敛、收藏。违背了这个顺序,就要生病,顺应这个顺序,就健康长寿。日节律就是指人体一昼夜中阴阳消长、盛衰的情况。

人体气血循行,受外界环境和自身生理条件的影响,周流出入,如流水般,或从子到午,或从午到子,随着时间先后的不同,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血迎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泻则乘其盛,补则随其去,逢时为开。过时为阖。定时开穴,补虚泻实,把握时机,调和阴阳而治病。子午流注学说认为:经络气血运行各有其盛衰,以一天十二时辰流注十二经,即寅时从肺经开始,依次流注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而终止于丑时肝经。

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中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就是说,人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在日、月、年等时间周期更迭节奏中,必然发生适应性变化,环环相扣,十分有序。子午流注具体应用就是根据人天合一的整体观念和节律观念,高屋建瓴,因势利导,因时、因地、因病、因人制宜,把握病机,从而合理调整气血神志,调理脏腑气血阴阳,激发其正气和心身活力,恢复和改善人体健康状态。它可以根据一日十二时辰之中人体气血盛衰开合的时间节奏、时相特性等,因时因病因人,有效集成和优化用药处方、针刺、艾灸、拔罐、推拿等手段,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十二个时辰是对应人体十二条经脉的。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盛有衰。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

顺时养生法是最浓缩的养生智慧,如果能在一日之中顺时养生,







































哪里看白癜风专业
白癜风治疗贵不贵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pia.com/qptx/5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