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皮

这些中药,你用对了吗下


开心爱学习

昨天给大家中药里面易混淆10组药材,今天我们给大家分享剩下的10组。希望对大家学习能带来启迪。除了这20组常见中药材,我们也可用这种方法,丰富自己的知识库。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

性味

性热,味辛、苦。有大毒。

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辛.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辛、甘、温。有毒。归肝、胃经。

用法

外用:调敷。1、该品有大毒,尤其对神经官能有一定影响,其镇痛效果主要是通过对局部神经的麻痹作用而实现。慎用!2、为医疗用毒性药品,不可内服。

1~3g,多用制品,先下久煎。有大毒,不宜久服。孕妇忌用。生品一般不内服。

3~15g,

入汤剂应先煎30~60分钟,以减弱其毒性。

3~5g。

外用适量。

本品温燥有毒,孕妇忌服。生品毒性大,一般不作内服。

14白豆蔻、草豆蔻与肉豆蔻

白豆蔻

肉豆蔻

草豆蔻

来源

姜科植物豆蔻或瓜哇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

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干燥成熟种仁。

姜科植物草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

功效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①涩肠止泻:久泻不止。②温中行气:虚寒气滞的脘腹胀痛、食少呕吐。

温中、燥湿、行气。

均辛温,归脾胃经,功能温中行气,治脾胃寒湿气滞之脘腹胀痛、食少呕吐或泄泻等。其中,肉豆蔻兼归大肠经,温中与固涩兼具,作用偏于中下二焦,又善涩肠止泻,治虚寒久泻不止;白豆蔻兼归肺经,芳香化湿而无固涩之力,作用偏于中上二焦,又善化湿止呕,胃寒呕吐宜之。

用法

3~6g。入汤剂宜打碎后下。

3~9g。入丸散剂每次1.5~3g。温中止泻宜煨用。

3~6g,入汤剂宜打碎后下。

性味

辛、温。归肺、脾、胃经。

辛,温。归脾、胃、大肠经

辛、温。归脾、胃经。

15陈皮、青皮、橘红、化橘红、桔核与橘络

橘皮

青皮

橘红

化橘红

*桔核*

*橘络*

来源

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习称陈皮。

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

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外层红色部分。

橘红温燥之性胜于橘皮,并兼发表散寒。

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

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种子。一般多从食品加工厂收集,洗净,晒干或炕干。

又名橘丝、橘筋,为芸香科植物橘的果皮内的筋络。

橘皮质轻力缓,温和不峻,作用偏于中上二焦。青皮质重沉降下行而力猛,作用偏于中下二焦。若治肝病及脾,肝脾不调,肝胃不和,又常相须为用。

功效

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疏肝破气,散结消滞。

行气宽中,燥湿化痰,发表散寒。

理气宽中,燥湿化痰,消食。

理气,止痛。治疝气,睾丸肿痛,乳痈,腰痛,膀胱气痛。

化痰,通络,理气

性味

辛、苦,温。归脾、肺经。

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辛、苦,温。归脾、肺经。

辛,苦,温。归肺、脾、胃经

苦,平,无毒。入肝、肾经。

甘、苦、平、归肝、脾经。

用法

3~9g。

3~10g,

3~10g,

3~10g

3~9g

3~9g。

16枳实与枳壳

枳实

枳壳

来源

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

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功效

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用法

3~9g。大剂量可用15g。

3~10g

性味

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17大蓟与小蓟

大蓟

小蓟

来源

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

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

功效

凉血止血,散淤消痈。

凉血止血,散淤消痈。

异同

大蓟凉血止血力较强,多用于吐血、咯血及崩漏等;小蓟则药力较弱,又能利尿,多用于尿血、血淋。

用法

9~15g。鲜品可用30~6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

9~15g。鲜品可用30~6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

性味

甘、苦,凉。归心、肝经。

甘、苦,凉。归心、肝经。

18怀牛膝与川牛膝

牛膝

川牛膝

来源

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跟。习称怀牛膝。

苋科植物川牛膝的干燥跟。

功效

活血通经,利尿通淋,引血下行,补肝肾、强筋骨。

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引血下行。

异同

怀牛膝能补肝肾,强筋骨,川牛膝则无明显补肝肾作用。

用法

6~15g。补肝肾、强筋骨当酒制用,余皆宜生用。

9~15g。

性味

苦,酸,平。归肝、肾经。

甘、微苦,平。归肝、肾经。

19红花与西红花

红花

西红花

来源

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

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又名藏红花、。

功效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活血祛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

异同

西红花味甘,性寒,功与红花相似而力强,除善活血祛瘀,治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癥瘕积聚,及跌打伤痛外,又能凉血解毒、解郁安神。

用法

3~10g。小剂量活血通经,大剂量破血催产。

1~3g。外用适量。

性味

辛、温。归心、肝经。

甘、寒。归心、肝经。

20南沙参与北沙参

南沙参

北沙参

来源

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和杏叶沙参等的新鲜或干燥根。新鲜者名鲜沙参。

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

功效

清肺养阴,祛痰,益气。用于肺热燥咳有痰,阴虚劳嗽咯血。气阴两伤的舌干口渴。

养阴清肺,益胃生津: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咯血。阴伤津亏的舌干口渴。

用法

9~15g。,鲜品15~30g。鲜用清热养阴生津力较好。

9~15g。

性味

甘、微寒。归肺、胃经。

甘、微寒。归肺、胃经。

中药的命名

以气味命名:有酸味的酸枣仁、甜味的甘草、苦味的苦参、辣味的细辛皆以味而得名;五味子因其“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五味俱全故而得名;鱼腥草因其叶具有鱼腥味而得名。

以颜色命名:许多中药具有天然的颜色。如红色的有红花、赤芍、丹参等;黄色的有黄柏、黄连、黄芩等;青色的有青皮、青蒿、大青叶等;白色的有白术、白芷、白芨等;紫色的有紫草、紫花地丁等。

以产地命名:如川连、川芎、川贝母等,皆因主产于四川而得名;广藿香、广皮、广木香产于广东;建曲、建泽泻产于福建;云茯苓产于云南;关防风、关黄柏产于东北地区,因而得名。还有蜀椒、杭菊、浙贝、阿胶,皆因产地而得名。

以生长特点命名:如半夏,农历五月间成熟,恰巧是夏季过一半,故得其名;夏枯草因每到夏至便萎谢而得名;忍冬藤因经冬不凋而得名;万年青因四季长青而得名;冬虫夏草因其冬为虫、夏为草,成虫体与菌座相连而得名。

命名原则有很多故事,明天继续和同学们分享!

开心药师,专注药师成长

中药

西药









































自癜风控制患者经验
最好白癜风医院电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pia.com/qptx/9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