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是很多地方甘蔗上市的时候,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市场上的甘蔗不都是一类品种,比如青绿的甘蔗与紫黑的甘蔗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是不是什么样的人都适合吃呢?不同种类的甘蔗各自有哪些营养与食疗特点呢?我们又该如何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合自己吃的甘蔗呢?
?
外形颜色PK:青皮甘蔗更清凉
皮色偏绿的青皮蔗,俗称黄皮果蔗,青皮的甘蔗比较细,节点也比较稀疏,比较甘凉。皮色紫黑的甘蔗,俗称黑皮蔗,紫皮甘蔗比较粗,节点比较稠密,比较温热;
因此,生吃的黄皮果蔗具有清热的作用,但其寒凉之性,所以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多吃。黑皮蔗温热,热性体质的不宜多吃,容易上火。
?
含糖量PK:黄皮果蔗更甜
黄皮果蔗的含糖量相较于黑皮蔗高一些,所以血糖高的人要注意不要多吃。但是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大家常听说的蔗糖就是主要来自于甘蔗,这是大自然赋予的天然糖分,适量食用是对健康有益的。
比如,蔗糖有利于氨基酸的活力与蛋白质的合成。由蔗糖分解成的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对脑组织和肺组织都是十分重要的。糖是构成肌体的重要物质,如糖蛋白是体内的激素、酶、抗体等的组成部分,糖脂是细胞膜和神经组织的成分,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组分。
?
蔗糖PK:直接吃的蔗糖才叫脾之果
有读者可能会问,既然都是蔗糖,直接吃甘蔗与吃甘蔗制成的糖有什么区别呢?到底哪种蔗糖更健康呢?
我们来看《本草纲目》中这段话:“蔗,脾之果也,其浆甘寒,能泻火热。煎炼成糖,则甘温而助湿热,所谓积温成热也。”这句话点评了直接吃甘蔗获取的蔗糖与甘蔗经过加工获得的蔗糖的优劣。直接吃的不但能泻火,而且称之为脾之果。经过煎炼的甘蔗制作成的蔗糖有“助湿热”的弊端,尤其是湿热体质的人不适合多吃。
对于甘蔗叫做“脾之果”的说法,一些中医古籍也有佐证。比如清代名医叶天士所著的《本草再新》中记载甘蔗能“和中清火,平肝健脾。”清代中医食疗家王士雄在其所著的《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甘蔗能“利咽喉,强筋骨,息风养血,大补脾阴。”
?
食疗功效PK:黄皮果蔗功力更强
如今很多景点的商铺有叫卖甘蔗汁的,大都是黄皮果蔗。那可真是一杯良药,这杯良药是做什么的呢?治疗痘疹急症!《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凡痘疹不出,及闷痘不发,毒盛胀满者,此痘属急症,宜青皮甘蔗榨汁与食,不时频进,则痘立起,其寒散、解毒之功,过于蚯蚓、白鸽,惜人不知其功用。”治疗这种病症的时候,古代医家认为青皮甘蔗比蚯蚓、白鸽这些动物药还要强!
甘蔗为何被称为“接肠草”?还有哪些神奇功效?
清代医家王秉衡撰写的医论著作《重庆堂随笔》中把甘蔗叫做接肠草。为何会有此称呼呢?
从象形的角度分析,大家想一想,甘蔗是不是像一节一节的肠子呢?从甘蔗的药效分析,它有“利大肠”的作用。比如魏晋时期的著名医家陶弘景在其所著的《名医别录》中记载甘蔗“主下气和中,助脾胃,利大肠。”五代时期的著名药学著作《日华子本草》中记载甘蔗能“利大小肠,下气痢,补脾,消痰止渴,除心烦热。”明代医家缪希雍在其所著的《神农本草经疏》中记载:“甘蔗,甘寒除热润燥,故主下气利大肠也。”
此外,甘蔗还有两种鲜为人知的功效:
第一种不是吃的,外敷治疗疮类疾患。如《滇南本草》中记载甘蔗“治百毒诸疮,痈疽发背,捣烂敷之。”
第二种是解毒。《滇南本草图说》中有“同姜汁服,可解河豚毒”的记载。
另外,黄皮果蔗还要补血果的美称
说到补血的食物,不少女性会说出很多
红枣、阿胶、红糖、猪肝、红豆等等
但有一种水果的补血功效比这些要好得多
在医学有着“补血之王”的美誉
那就是——甘蔗!
没错!现在正是吃甘蔗的季节!
??
为什么要补血?
气与血,生之根,命之本,气血是中医对人体内气和血的统称。气与血作用不同而又相互依存,以营养脏器组织,维持生命活动。
而一旦出现气血不足、亏虚,则体内的气血循环不畅,各器官、组织的营养得不到及时的补充。一方面,器官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另一方面也会加速器官的衰老,疾病、老化等等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就都来了。
补气我们知道
黄芪、人参、西洋参等名贵的中草药
但如果光补气,不养血
气无法输送到身体的其他器官
则这些气都浪费了!
如何补血?
养血很简单,“冬日甘蔗赛人参,甘蔗营养丰富”,我们今天要说就是这样一种甜蜜的水果。
甘蔗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脂肪、蛋白质、钙、有机酸、矿物质等;还含有大量的铁、钙、磷、锰、锌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特别是含铁量,每公斤达9毫克,在水果中含量是最高的。
而铁是血液生成的必须微量元素,当甘蔗中的铁元素进入人体血液后,可以有效帮助造血功能;同时还可以起到滋养润燥的功效。故甘蔗素有“补血果”的美称,被称作:天然复脉汤。
?
甘蔗在江门再常见不过了
即使不是用来卖,也会种上几根
解解自己一家人的馋
?
那甘蔗该如何吃,才更补血?
▼
甘蔗最常见的吃法就是直接吃
但是更好的是榨汁,具有助脾的功效
生津止渴、补充水分和能量
?
赞赏
长按文案策划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pia.com/qpzz/1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