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正文前:朋友说让我多写一点北极的行记,讲讲在那里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东西。心里其实很矛盾,说实话去过之后又不希望有太多的人知道这里,然后去打扰这座城。可是,现在信息这么发达,资源共享,我不说自然有人会说。那么不如我来说,希望让读了我文字的人对于这片土地有点点的敬畏,也让因我的文字而向往探访北极的人,能以保护一片净土的心情启程出发,而非猎奇。
翻开地图,北极圈,北纬66°34以内,大部分是北冰洋。斯瓦尔巴德(Svalbard)群岛位于北纬74至81度,离北极点仅公里,岛上多崎岖山脉,对它,我们感到陌生,感到遥远。
打开历史书,你也会感到这里好像都是别人的故事。年荷兰探险家威廉·巴伦支航行至这里遇冰折回后,把这个岛命名为“斯匹次卑尔根”(Spitsbrgn),在荷兰语中意为“尖峭的山地”。17-19世纪初,荷兰、英国、德国、法国、俄国、挪威等来此海域捕鲸,鲸油及鲸肉远销欧洲市场。年,该岛发现了欧美工业发展所急需的煤矿,各国又纷纷来此采矿,划地为私,于是该岛的主权产生了纠纷。
经过多方协商和谈判,终于在年签署了《斯匹次卑根条约》,后又多国陆续加入,并改名为《斯瓦尔巴德条约》,该岛也由此得名,意思是“寒冷海岸的岛屿”。条约规定挪威对该岛拥有主权,但签约国在该岛可以自由地进行经济活动。这种主权归于某一国,而实际的经济开发各国共享,由此而产生的解决一些领土纠纷问题的模式叫做“斯瓦尔巴德岛模式”。
OK,那这些又与我何干?中国和北极的渊源颇有神话意味,有推测说是汉代东方溯就到过北极,不过从史书记载的只言片语很难确定。不过康有为到过北极倒是没有疑问的。百日维新失败后,康有为仓皇逃出,流亡海外,足迹遍布全球,他四渡太平洋,九涉大西洋,八经印度洋,泛舟北冰洋七日。年康有为和女儿康同璧登上了斯瓦尔巴德的那岌岛并写下了“时五月二十四日,夜半十一时,泊舟登山,十二时至顶,如日正午。顶有亭,饮三边酒,视日稍低如暮,旋即上升,实不夜也,光景奇绝。”
如果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告诉你,中国也是《斯瓦尔巴德条约》的协约国,作为中国公民,我们可以自由出入该岛无需签证,你会不会张大嘴巴,掉了下巴。千真万确,年,段祺瑞临时政府签署《斯瓦尔巴德条约》。然而这一条约在签署后一直没有引起中国的重视,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高登义应邀乘“南森”号科学考察船在斯瓦尔巴德群岛及其邻近海域考察时,看到附送的一本《北极指南》中提到中国居然是签约国之一。
(图中绿色标注的为斯瓦尔巴德条约签约国)
高登义把《条约》带回了国内,可也许是由于年久的原因,当时国内很少人知道还有这样一个条约,甚至连外交部的年轻官员都一无所知。在高登义等学者努力游说下,年7月28日,我国首个政府出资的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位于斯匹次卑尔根岛的新奥尔松(Ny-?lsund)(78°55′N,11°56′E)。北极对于人类自然科学探索的地位有多重要,作为一个文科生,可能如何描述也不到位,那么就请各位自行体会吧。我只讲讲我在北极看到的人文社会,和自然景色给予我的震撼。
(图为新奥尔松的黄河站站址)
很大的一片群岛,人类可居住的地方却也寥寥无几,我抵达的朗伊尔城(Longyarbyn)是群岛的首府,除去新奥尔松那里区区几十人的科考基地,这里就是人类繁衍生息生活的最北端了。
Longyarbyn,byn是挪威语中城市的意思。波士顿北极煤公司(ArcticCoalCompanyofBoston)主要持有人——美国人JohnMunroLongyar于年登岛并在这里采矿建城,城市取了他的姓氏,从此Longyarbyn诞生。很喜欢这个名字,天生属于北极,那么浪漫。Longyar,长年,就好像这里长年不化的积雪,长年冰冻的土地,长年对自然对未知的渴望和探索,长长年年,不灭不熄。
飞行经历已经给了我莫大的震撼。我带队三个孩子乘坐了一班经停特罗姆瑟(Troms?)的航班。特罗姆瑟是北极圈内的最大的城市,也因去往朗伊尔城的飞机经停,有“北极之门”之称。机长广播说飞机准备landing的时候,我望向窗外,除了被白雪覆盖的一片一片峡湾群山之外,找不到建筑物的迹象。内心真的是崩溃的,眼睛不眨的想要知道到底飞机能落在哪里。最后划过一座跨海大桥,骑着海平面,将将落在了峡湾间的一个小岛上,位置简直悬之又悬。
再启程,抵达朗伊尔城之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天全黑,我坐在飞机上,根本分不清雪山,海洋和陆地,只能感到深浅不一的色块,一片连一片,一点也不真实,甚至有一种钻进了好莱坞电影工厂的特技工作室的幻觉,机上同行的人或许也和我一样心情,显得机舱内空气似凝结般,声音都好像被吞噬了。后来的某一日向导告诉我们,因为根据条约的和平非战争使用原则,飞机降落朗伊尔城时是不能使用雷达的,能不能降,怎么降全凭机长肉眼,如此回想,后脊骨发凉。
所以我一直以为北极给我上的第一课一定是关乎“生存”。比如,这里的北极熊数量是人的数量的两倍多,总是有熊袭击人的新闻见诸报端。比如,年前的一场暴风雪毁掉了半座新城,可能永久也无法修复。比如,现在所能看到的城市不过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才逐渐形成,因为二战时期为了不让纳粹德国占领征为战争使用,当地把能摧毁的东西全部炸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比如,每年里有四个月底整个岛彻底笼罩在黑夜里,太阳始终不会升上地平线来,星星也一直在黑洞洞的天空闪烁,这一夜就好像是永恒。再比如,死亡是人都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而在这里却被“取缔”。朗伊尔城只保留了一小片墓地,并且在过去超过70年的时间里都拒绝接受任何新的埋葬,原因是——尸体永远不会分解腐烂。有人发现以前被埋在Longyarbyn墓地的尸体被完好地保存在了永久冻土层里,甚至从一具年下葬的男尸上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几十年前的流感病毒。那些患了绝症并且时日不多的人都会被飞机或者船只运送到挪威大陆度过他们最后的时光。
出发前,刚看完小李子演的《Rvnant》。电影里面那些野兽,荒原,雪山,冰河,历历在目,简直让我打起了退堂鼓,潜意识里觉得北极就是我这辈子活到现在,会遭遇到生存环境最艰苦的地方了。所以我往箱子里塞满了认为能救命的东西,从滑雪衣裤,羊绒衫,羊毛帽子,护目镜等一系列零七八碎保暖装备,甚至到姜茶包,能量棒,和婴儿湿纸巾(再苦也要洗脸的决心)我都带上了。可是谁知飞机降落后,才发现,原来这一座城教会我的不是生存,而是如何生活,最北以北,天寒地冻,也要热爱生活。
北极,就是一个现代文明和自然原生态激烈碰撞却又完美和谐的地方。当地很多人们可以在黑夜里从容地找到方向,徒手丈量距离,穿着海豹皮做的靴子,掏枪就能打死野兽。有的家住在城市的边缘,不通自来水,每天去海边捡冰块回家烧,向导告诉我们徒步行进中如果渴了,可以直接捧着雪吃。他们总是穿着你描述不出来的那种颜色的衣服,像土地又像植物,灰兀兀,黄兮兮,那感觉就像你每天都能在路上遇到很多荒野猎人,不论男女。
然而,这里每个人都使用智能手机,山顶是最先进的卫星接收塔,野外通讯有着世界上信号最强的卫星电话,NASA在这里花大价钱铺了五条光纤电缆,荒郊野外里3G信号强得让我和每天担心与我失去联络的小伙伴们各种啼笑皆非。
极夜的每一天里,街道上挂满了一串又一串的暖光灯,那感觉就好像每天都是圣诞节般的温馨美好。岛上冷得连树都种不活,于是人们为了让孩子们知道这世界上有树木这种东西,就在学校,博物馆,各个地方摆上树木造型的装饰物,圣诞树用过后也收集起来放在路边。
在这里七八月的最高气温也不过7°,每个人却吃得饱穿得暖。室外刮着暴风雪,室内的地暖却烧得你脸红扑扑,无论是学校,餐厅,酒店,还是哪里只穿一件单衣即可。他们身上那些不起眼的衣服,不时尚的造型,却件件都是好材质,羊毛,羊绒,皮草,防风又防水,我见他们装备库里的雪靴都是号称一双能穿二十年,专业抗寒达零下45°不止的Sorl。
一座小小的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超市,购物中心,SPA,酒吧,电影院,银行邮局一应俱全。岛上没有办法种蔬菜水果,饲养禽畜,所有食材一律从大陆上空运过来。超市里摆满了新鲜的瓜果梨桃,烟酒茶糖,生冷食鲜,餐厅里供应着美味佳肴。有人可能会说这有何难,挪威人均收入那么高,有钱自然什么享受都能买到。如果你这么想,我只能说大错特错,一个人对生活有没有心,有没有热爱,是多少钱买不到的。在朗伊尔城,再有钱,你看不到豪宅,当地所谓的有钱人住的也不过是不起眼的小楼,从外面看来连国内普通的住宅区都不如。可是,他们家家户户为了抵御极夜的漫长和乏味,都把外墙刷成彩色,每一个角度的设计也都不是随随便便,而是为了抵挡凛冽寒风和暴雪的侵袭。
无论是在小酒吧,旅馆,餐厅,学校还是博物馆,家居或装潢都简单却充满奇思妙想。北欧简洁的风格,是木制的桌椅搭上厚实的兽皮垫子,冷色调的灯台,红酒架,或是火炉一定会配上暖色的小灯或烛光。小客厅里,摆满了书籍,航海笔记,各种复古小物件,沙发上放满松软舒适的抱枕和羊毛薄毯。全木质结构的房间里,走廊间,墙壁上各处铺着鹿皮,熊皮,挂着狐狸挂件,步枪,鹿角,手绘地图,和素描图画。
在寒冷的冬日,长长的餐桌上,铺着海豹皮,上面随意压上几块石头和松果,酒瓶塞做的小便签;或木制餐具架子边再添几杯饮品,或一捧新鲜水果,随手所到之处都是温馨,这样简单的美好就足以让你顿时间忘记窗外的暴风雪。其实朗伊尔城的居民很少会一辈子生活在这里,很多是因为工作举家搬来,而雇主一般也都会因岛上自然环境恶劣设立工作年限,期满便让员工返回大陆再换一批新人来,可是人们却好像并没有因此就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有所含糊。在购物中心的家居部,我曾逛了逛又逛,对每一只酒杯,汤碗,咖啡罐或是羊毛毯都爱不释手。每一件家居用品的设计都极其用心,且做工精良,颜色总是像马卡龙一样甜蜜的粉,蓝,常常印着北极熊,狐狸,冰川海洋的图案,连邮局的邮戳也设计成了驯鹿的图样。
(上图为从朗伊尔城带回的小酒杯,上面印着两只北极熊)
在朗伊尔城,你会发现处处存着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彰显于细节,对于生活的品味也不在花大价钱购置华而不实的东西来炫耀财富。你曾认为无趣的枯木,石块,铸铁架,都被他们变得有滋有味,你曾认为的寒风凛冽也被他们温暖而浪漫的生活情趣所融化。这里的人活得低调却有质感,让你不禁心生佩服,甚至心之向往,即使冰雪封了天地,每一天也不是仅仅为了生存而苟且。因为只要你存了心思在生活里,生命的宽度就一定会被打开,最北以北,生活也会继续,甚至生活甚是美好。
(注:斯瓦尔巴德群岛狩猎为合法,为了保护生态,狩猎期和合法狩猎物种都有严格规定,岛上售卖的兽皮也基本是动物自然死亡后处理的。另,本文图片来自于我和同行北极的小伙伴们,部分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徐徐很青楚
赞赏
长按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白癜风抗复发工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pia.com/qpzz/1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