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用药“农药”的种类很多,每一种农药都有一定的使用方法和防治对象。要对症用药,只有准确掌握其防治对象。通常一种病害或一种害虫,都要有几种农药可以防治,防治前要本着有效经济和方便的原则进行选择,不要把防虫的农药用到防病上。要严格掌握农药的稀释度,浓度过高会出现药害,浓度过低防治效果差。对树冠进行喷药要按照先上后下,先内膛后外围的顺序。防果实病虫害,就将药喷到果实上;防叶部的病虫害,就需要重点在叶片上药喷,喷药应均匀周到。
全用生产无公害果品,必须选择无公害农药,要选用低残留、低毒、对环境、对天敌负面影响小的农药。还要注意选用药效稳定持久、耐雨水冲刷的农药。为了防止发生药害,对新用的农药要先进行防治试验,在取得经验后再大面积使用。允许使用的农药品种:①杀虫、杀螨类。0.3%苦参碱水剂、1%阿维菌素乳油、5%尼索朗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多来宝悬浮液、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45%晶体硫合剂、50%马拉硫磷乳油、50%辛硫磷乳油、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石硫合剂等。
②杀菌类。1%中生菌素水剂、2%农抗水剂、5%菌毒清水剂、腐必清乳剂、15%粉锈宁乳油、27%铜高尚悬浮剂、40%福星乳油、石灰倍量式或多量式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扑海因可湿粉、50%硫胶悬剂、石硫合剂、康复剂、68.5%多氧霉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乙膦铝锰锌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喷克可湿性粉剂、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等。限制使用的农药2.5%敌杀死乳油、4.5%高效氯氰乳油、5%来福灵乳油、20%灭扫利乳油、20%速灭希丁乳油、20%菊马乳油、21%灭杀毙乳油、30%桃小灵乳油、80%敌敌畏乳油、70%溴马乳油。
禁止使用的农药甲基对硫磷、甲基异硫磷、灭线磷、硫环磷、甲拌磷、乙拌磷、久效磷、对硫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氧化乐果、六六六、林丹、氟化钠、氟乙酰胺、磷胺、百克威、涕灭威、灭多威、杀虫脒、克螨特、滴滴涕、三氯杀螨醇、福美砷及其他砷制剂等。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的具体措施:①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做到在发生初期有针对性地适时用药。在没有达到防治指标或益害虫的比例合理的情况下不用药。如早实核桃易患炭疽病,要在其发芽前喷石硫合剂,6月份开始每隔15天喷一次-倍甲基托布津或喷倍等量式波尔多液,可控发病。
具体用药,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施用。②每年最多用2次允许使用的农药,最后一次施药要距采收期20天以上。③每年最多使用1次限制使用的农药,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期30天以上。④严禁使用未核准登记的和禁止使用的农药。⑤根据天敌的发生特点,合理选择农药种类、施用方法和施用时间,以有效保护天敌。⑥注意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以延缓害虫和病菌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采收适期:核桃果实成熟的外部特征为:青果皮由绿变黄,部分顶部出现裂纹,青果皮容易剥离。
成熟的内部特征是:幼胚成熟,种仁饱满,颜色变浅,子叶变硬,风味浓香,这时是果实采收的最佳时期。核桃的果实大小和坚果会在成熟前一个月内基本稳定,但出仁率与脂肪含量会随着采收时间的推迟而呈递增趋势。核桃的品种不同采收期也不同,一般出现三分之一的外皮裂口时就可以开始采收,过早过晚均不利于核仁的品质。核桃的适时采收非常重要。如果采收过早,青皮不容易剥离,核仁不饱满,产量降低,出仁率低,加工时出油率也降低,而且会不耐贮藏。有测定表明,平均早采1天,干果的重量就会降低0.49%,仁重降低1.17%;如果早采了半个月,产量会降低10.6%。
如果采收过晚,则会出现果实脱落的状况,同时,如果青皮开裂后停留在树上的时间过长,就会增加被霉菌感染的机会,导致坚果的品质下降,特别是一些纸皮类型的品种,所受影响会更大,甚至会导致其食用价值降低。所以,适时采收是获得丰产丰收、保证核仁质量的重要环节,一定要适时采收。不同品种和不同气候条件下,核桃果实的成熟期也不相同。早熟品种与晚熟品种成熟期可相差10~25天。通常情况下,北方地区的成熟期多在9月上句至中旬,南方相对要早一些。
即使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其成熟期也会有差异,平原地区的成熟期要早于山区,低海拔地区的成熟期往往早于高海拔地区。即使是在同一地区的同一品种,也会有不同。如阳坡就会比阴坡成熟早,干早年份比多雨年份成熟早。目前我国存在普遍的核桃掠青早采的现象,而且情况日趋严重。根据对各产区的相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核桃的采收期普遍会提前10~15天,由此而损失的产量在8%左右,按我国5年产量50万吨计,每年因早采收就会损失约4万吨。提早采收也是近年来我国核桃坚果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适时采收是核桃栽培管理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赞赏
长按成都有没有好的白癜风医院治好白癫需要的费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pia.com/qpzz/2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