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的微课堂我们继续来盘点静荷塘在年分享给大家的几款茶。最近北京的天气真的是“冷到发紫”,天寒地冻,分分钟冻哭,在的最后几天,实力派寒潮继续“超长待机”,打算陪我们一起跨年。
在外面转一圈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被冻成冰棍了,在这种冷到骨子里的天气里,把自己裹地严实点,再严实点,然后煮上一壶热茶,几杯下去,便是春暖花开了。
一、陈皮
我们先来说说最近给大家分享的陈皮,带有挥发油的陈皮,煮上几分钟,香气就充满整个房间了。陈久者良,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赛黄金。陈皮在中医来讲属性温,有“第一和药”之称。我们都知道陈皮以新会陈皮为最佳,新会陈皮之所以味道好、药用价值高,是由新会茶枝柑独特的生长水土与气候环境决定的。
新会地处西江支流、潭江、银洲湖三水交汇之处,淡水咸水交界,三水融通。新会有一座明代古塔,名叫熊[ní](实为“能”字下面加三点,音同“尼”)子塔,相传新会凡能眺望到茶坑凤山熊子塔(又称凌云塔),都产出质量上乘的新会柑皮,有天马、茶坑、梅江、东西甲这几个村子。按采摘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等级:
三级-柑青皮(青柑):农历立秋至寒露采收
二级-微红皮(二红柑):农历寒露至小雪采收
一级-大红皮(大红柑):农历小雪至小寒采收
静贤老师开车深入新会陈皮核心产区,了解到吴老师所制作的陈皮便是新会陈皮行业的标准,精选了年的天马村大红皮,手工开皮,自然生晒,陈放三年,果香渐退,陈香显。而且制作环境干净,原果筛选严格,专业仓储更安心,玻璃罐装,可以直接存放。
陈皮具有理气的作用,单纯的煮陈皮水喝,是一件让人感到愉快的事情,常喝陈皮水还可以美容哦。
二、六堡柑
上个月,我们分六期在微课堂上和大家分享了六堡茶。我第一次接触六堡茶是在今年的8月份和静贤老师一起去梧州学习,因为网红的小青柑用的熟普的料品质让人担忧,在去之前,我们就准备寻找合适的六堡茶做一款六堡柑。
到达梧州已经是夜里十点多了,各家茶楼依然灯火明亮,鞠老师给我们泡了几款不同年份的六堡茶,共同的特点就是茶汤浓,有一种独特的香气,我心生疑问,这就是传说中的“槟榔香”么?
当居老师问我们想要找农家茶还是厂茶,喝生茶还是熟茶的时候,我们几个人一脸懵。于是第二天,就开车进入六堡镇,从苍松茶厂到六堡茶博物馆,从90后茶人到非遗传承人,再到被誉为“茶神”的六堡茶民间收藏家,喝了整整一天六堡茶,不下二十款,到最后真的有点晕乎乎了。
路上和王老师探讨关于农家茶和厂茶,生茶和熟茶,依然不能把他们的定义说的很清楚,但是梧州当地人,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山村,几乎家家都喝六堡茶的习俗着实让我们惊叹。
六堡茶对祛除肠胃的湿气有奇效,普通人家把六堡茶作为祛湿解暑释乏的日常生活饮品。在日常的家中,把六堡老茶婆放保温水壶里,可以喝上一整天。
六堡茶,喝老不喝新,梧州人每年都要存一些当年的新茶,每次取陈放多年的老茶来喝,出差、远游都会带上一包陈年六堡茶,既可缓解水土不服之症,也可解思乡之情。
在梧州,做好的六堡茶装在箩筐里存放着,从成茶到出仓至少要三年时间,木板干仓、防空洞、农家老宅、城中别墅,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不同年份的六堡茶,各家有各家存放的讲究,各家有各家的味道。
从梧州到六堡镇,有两个小时的车程,海拔只有三百多米,却有数不清的弯,因为是雨季,下午的时候下起了暴雨,眨眼间,山洪就下来了,很多地方出现了滑坡。当时我们正在非遗传承人苏兆华老师的店里喝茶,没一会儿,水就漫进了屋里,我们被困在店里走不了,也没能去到更远的黑石山。
不过也正是这场雨,我们遇到了苏老师自己做的六堡柑。用的是苏老师自己做的农家六堡茶,新会天马的二红柑,因为苏老师本身就是新会人,用的天马柑是很好的料。
苏老师的先辈是英记茶行的创始人,一百多年前,先辈们把六堡茶带到马来西亚,开启了六堡茶船古道的繁华,祖辈传承下来的做六堡茶的手艺,苏老师做的农家茶,在六堡镇自然仓存储,既有六堡茶的浓醇,又有陈皮的味道,有很多茶友反馈,喝完之后胃里暖暖的,很舒服。
六堡柑(苏兆华制)
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六堡茶,静贤老师10月份又去到马来西亚,11月份再访梧州,进入六堡镇黑石山,寻找农家六堡茶及7位六堡茶非遗传承人的经典茶。后又前往横县拜访原横县茶厂老厂长,现代六堡茶冷水渥堆技术创始人黄老师。
了解越深,对六堡茶越热爱,现在几乎是天天喝老六堡,如果您家里也有六堡茶,每次泡完不要丢掉哦,还可以放在煮茶器上继续煮着喝,再放上一块陈皮,喝完会更加温暖。
三、桂花乌龙
每年的十月份,大家最期待的就是桂花乌龙,广东潮汕的乌岽山是凤凰单丛的核心产区,茶区大部分在海拔1千米以上,常年云雾弥漫,凤凰单丛的香型非常丰富,常见的有十大香型。
咱家的这款桂花乌龙选用的是乌岽高山蜜兰香和乌岽的金桂按10:3的下花量制作而成,由于制作工艺复杂,一年只做一次。
从产品准备,到焙茶、等花、窨制足足用了一年的时间。因为要茶好、花好、天气好、手艺好,所以要有耐心。尤其是采花必须讲究,需含苞初放时采摘,采回的鲜花,需及时剔除花梗、树叶等杂物,这样制出的桂花乌龙才能香气馥郁。
乌岽高山蜜兰香、乌岽金桂,茶香与桂花的清香融在一起,穿过袅袅热气,渺渺若无,清清还来。
乌岽山凤凰单丛古茶园
四、冰岛黄片
静贤老师刚刚结束的临沧茶区行,为大家分享了一款年冰岛大树春茶老黄片。对普洱茶有了解的茶友都知道冰岛茶以其冰糖甜的独特口感深受茶友们追捧,纯正的冰岛茶价格至少都要在一万以上1公斤。
在茶叶原料筛拣工序中,有一些茶叶,因为叶片条索比较疏松、粗大,导致在揉捻过程中不成条,不符合生产标准而被筛拣出来。而因为挑拣出来的大多是茶树上叶片比较老的,又因为时间长了会泛黄,所以因此得名“黄片”。
这次分享的冰岛老黄片的特点是大部分是第三叶,相对前两叶更加厚实,它的滋味更加醇厚,甜度也更高,老黄片叶子老一点,茶味稍微淡一点,但是它却不像嫩叶生茶那么伤胃。这也使得黄片虽不好看,却有大批爱好者。这款老黄片现在喝口感就很甜,如果收藏会很好。
五、三月生
年静贤老师分享给大家的茶,不得不说的是让我们感动至深的三月生。静贤老师说:
生乎自然汲与岩力
采于三月缘结匠心化我成金
因为是野生的茶树
所以不是金色的芽头
全身乌黑油润
冲泡后汤色金黄
采于三月故称为乌金三月生
所以三月生的名字是静贤老师给取的,在凤庆海拔多米的大黑山原始森林里,散布着野生茶树,看到静贤老师发回来的视频和照片,我才能理解到茶经中所说的“上者生烂石”是多么的让人震撼,看着茶树发出的新芽,感受着她无所畏惧的生命力。
越是没有坦途的地方,茶品质越高,翻山越岭到达糯良乡,汽车已经无法前行,坐上当地老乡的摩托车,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大山里与世隔绝的小村庄,而这里并不是目的地,是采茶人准备出发的地方,进到深山采茶还要手脚并用更加艰难的攀爬。
上者生烂石
老乡们采回来的茶,王师傅要抓紧时间制作,用的是最质朴的原始炭焙红茶制作工艺,王师傅要亲手烧梨木炭,薄薄一层茶,放在炭盆上,一个笼在炭火上要反复提放十五次以上,端笼放笼,犹如太极,王师傅说“一定要高提轻放,因为一旦笼里有一粒茶掉到炭上就会毁掉一笼茶”。
制茶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这位大山里的红茶匠人,几天的不眠不休,为我们做出这款最棒的三月生。
大山里的红茶匠人王师傅
为了这一捧茶,静贤老师在大山里守了七天,好的原料,好的工艺,好的制茶师傅,一切都很难得。
每次喝到三月生的时候,我感受到更多的是茶树在岩石间生长的生命力,王师傅制茶的态度,还有静贤老师寻茶的艰难和执着。
从一片叶子到杯中的一泡茶,她经历了怎样的历练,是谁采的,是谁做的,又是谁带到我们身边的,需要用心去感受,珍惜每一粒茶,细细品味,若能懂得,便是最美好的事情,所有的付出也都是值得的。
年,静贤老师不是在茶山,就是在去茶山的路上,每次外出都有分享,作为一个茶路上的初学者,我很幸运能够遇到静贤老师,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好茶分享。
联系我们
-
北京白癜风研究中心治疗要多少钱白癜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pia.com/qpzz/2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