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是作物生长发育重要的必需的中量元素,由于多年来只重视大化肥(氮、磷、钾)的施肥,而忽视了钙等其他中微量元素的施用,加上根系吸收钙的能力比较差,钙元素在树体内移动性差等特性,导致许多地方缺钙现象都比较严重。
缺钙的严重性
缺钙会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开花坐果等作物的正常活动,当出现缺钙时,因为钙在作物体内不易流动,新叶首先表现出缺钙,顶端幼叶尖端卷曲呈钩状,逐渐变成棕黄色的焦枯状,并向下部叶片扩展,严重时整条新梢枯死;根系生长受到显著抑制,根短而多,尖端常褐变枯死;花朵萎缩;尤其核果类果树易得流胶病和根癌病。缺钙会引起苦痘病、水心病、顶腐病、黑心病、裂果等生理病变,缺钙还能引起果实着色慢、口味变差、不耐贮藏,造成果品质量变差严重影响经济效益。
引起缺钙的6大因素
1、根系吸收差
钙离子只能通过根尖区形成凯氏带的区域吸收,而吸收各种养分能力强的根毛区是形成凯氏带的主要区域。
由于根毛区位于根类区的后部,那么紧靠根毛区以前的根尖幼嫩部分(伸长区、生长点、根冠),由于伸长生长老化过快,而使逐步老化的根毛区失去吸收钙离子的能力。
2、移动性差
钙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靠蒸腾液流的动力,运送到旺盛生长的器官,并且钙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很差,基本上不再进行二次分配利用,所以蒸腾强度越大,生长时间越长的器官,运送的钙素就越多。
果实的蒸腾强度远小于叶片,加之钙的移动性差,叶片中的钙难以向果实转移,这也是为什么叶片没有表现出缺钙症状而果实却出现严重缺钙。套袋果比不套袋果裂果多的原因也是如此。
3、维管组织堵塞
果梗含有较多的草酸,可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晶体而沉淀,而草酸钙晶体随果实成熟逐渐增多,堵塞了维管组织,从而障碍了后期钙的输入,导致果实缺钙。
4、土壤原因
土壤中碳酸钙与磷酸钙是钙的主要来源,但有些沙质土壤,酸性土壤,以及种植多年的老果园、重茬地块,有机质含量较低的果园等,常存在钙素严重不足。
5、拮抗作用
土壤中铵离子、钾离子、钠离子、镁离子等,能与钙离子产生拮抗作用,抑制果树对钙离子的吸收和利用也会影响果树对钙的吸收。
6、施肥不当
氮肥使用过多会严重抑制钙的吸收。
钙肥+芸苔素,效果更显著
单一钙肥分子结构比较大,很难穿透气孔,也是造成钙肥不易吸收的原因,而芸苔素能增大叶面气孔开合度,提高叶面代谢,大幅提高作物对钙元素的吸收。
同时芸苔素可以促进果树根系细胞分裂生长,增加毛细根数量,从而提高对土壤中钙元素的吸收利用。
芸苔素可以调节果树激素水平,加速果树的代谢作用,提高树体内细胞液等流动性,大幅提高钙在果树中的移动性,加速钙的传导运输,同时增强幼果的整体生长发育速度和蒸腾强度,提高幼果对钙的竞争吸收能力。
芸苔素可调节果树养分供给结构,使养分向果实等生长发育旺盛的点运输,避免叶片对钙的过于争夺,导致果实出现缺钙症状。同时芸苔素可增加叶面叶绿素含量,提高相关酶活性,增强光合作用,促进养分累积运输,进一步促进果实生长发育。
钙肥+硼肥,促进吸收
钙肥和钾元素在吸收过程会出现拮抗作用,相互抑制吸收,效果不佳,要分开使用。而钙肥和硼元素可以相互促进吸收,因为所有的植物细胞壁形成,都离不开硼和钙,而植物细胞壁拉长,都离不开硼,硼肥缺乏,可以阻碍蔬菜对钙肥的吸收。当然,使用糖醇钙、硼更好。
果树补钙三个黄金时期
果树每年对钙的吸收高峰期有三次:
第一次在落花后的20至30天左右,此期可积累钙的30%左右,建议钙、硼同补;
第二次在果实膨大期,此期可吸收全部钙的50%左右;
第三次在采果前20至30天左右,此期吸收的钙可供明年春季果树生长对钙的需要。
在这三个钙吸收高峰期针对性补钙事半功倍!
(部分内容来源于化肥农药助手以及网络,创作者:植保家,如需转载请注明!需要钙肥的请白癜风遮盖如何治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pia.com/qpzz/3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