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皮

同根中药不同性,那些功效各异的同源中药合


同种中药原材料,入药部位不同功效便有差异,而即使同个部位入药,炮制手法不同,功效也相距甚远。

在实际药材使用中,必须区分好每味中药材的药性与对应治疗的症状,才能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以下是几种常见同源中药的应用简介:

1、茯苓、茯神、茯苓皮

(图

中药茯苓)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茯苓其药用价值较高,在历史上有关茯苓的传说有很多,被称“四时神药”。

茯苓

(图

茯苓块)

茯苓菌核内部的白色部位,采收后切成薄片或丁状,晒干后即是市面上常见的茯苓。

(图

茯苓片)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也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有宁心安神之功效。用量10~15g。

注意,茯苓与土茯苓虽一字之差,但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中药,用药时应注意区分使用。

(图

茯苓、土茯苓)

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有清热解毒、消疮去疥的功效。一般中医为皮疹、湿疹、恶疮类疾病开出的药方内,会用到土茯苓。

茯神

(图

茯神)

茯神为孔菌科真菌茯苓菌核中间抱有松根(既“茯神木”)的白色部分。

(图

茯神)

茯神其性味归经同茯苓,但茯苓入脾、肾之用多,而茯神则入心之用多,有宁心安神之功,专用于心神不安、健忘、惊悸、失眠等证。用量为6~9克。茯神也有利小便的作用,只是弱于茯苓皮而已。

茯苓皮

(图

茯苓皮)

茯苓皮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菌核的干燥外皮。多于7~9月采挖的茯苓,加工成“茯苓片”、“茯苓块”时,收集削下的外皮,阴干。

(图

茯苓皮)

茯苓皮性味同茯苓,功专行皮肤之水湿,多用于皮肤水肿,用量15~30克。常与陈皮、五加皮、桑白皮等同用,组方为五皮饮,是治疗皮水一身悉肿、胸腹胀满、小便不利的名方。

2、枸杞子、地骨皮

(图

枸杞植株)

枸杞,为茄目茄科枸杞属的植物。枸杞可分为三个部分来使用:枸杞叶可用来泡"枸杞茶"饮用;红色果实"枸杞子"可用于做菜或泡茶;枸杞根又称为"地骨皮",常用于入药。

枸杞子

(图

枸杞子)

枸杞子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二季果实呈红色时采收,热风烘干,或晾至皮皱后,晒干,除去果梗后得。

(图

枸杞子)

枸杞子性甘、平,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养肝明目的功效,属滋补类药物中的补阴药。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萎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用量6~12g。日常用于泡茶煮汤均可,常食可养肝、滋肾、润肺。

地骨皮

(图

地骨皮)

地骨皮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根皮。

(图

地骨皮)

地骨皮的临床应用以去痨热、虚热为主。

1、用于治疗一般虚热和痨热(如肺结核的消耗热)。治有汗的骨蒸,配鳖甲、知母等,方如地骨皮汤。治小儿疳积的发热,也可在此方基础上加减。

2、用于治疗肺热喘咳,间有午后发热(午后四、五时尤其),舌红苔黄,脉细数,包括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的肺热咳嗽,取其有泻肺清热作用,配桑白皮、甘草等,方如泻白散,此方尤其适用于小孩。

使用注意:外感风寒所引起的发热不要用地骨皮,有脾虚便溏者也不要用。用量:6~12g。

3、陈皮、青皮、橘红、化橘红、枳壳、枳实

橘红、青皮、陈皮、枳实、枳壳、化橘红同属于芸香科植物药材,又均属于理气的中药材。

其中橘红、青皮、陈皮来源于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不同部分。

枳壳、枳实来源于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不同部位。

化橘红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橘红与化橘红一字之差,但其功效用途均有差异,使用时应注意区分。

青皮

(图

青皮)

青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

(图

青皮)

青皮味苦、辛,性温。归肝、胆、胃经。功效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癖,乳痈,食积气滞,脘腹胀痛。用量3~10g。青皮适合肝郁气滞、食积气滞的患者,但是孕妇和一些寒虚的患者不适宜用青皮。

陈皮

(图

蒸陈皮)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图

陈皮)

陈皮有宽中理气,健脾和胃,燥湿化痰的功效,对脾胃气滞、寒痰咳嗽等症状的患者而言是一味绝佳的良药。

橘红

(图

橘红)

橘红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外层果皮。橘皮去白留红者为橘红。

橘红温燥的功效比橘皮还要强,并且还有发表散寒的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咳嗽痰多的患者。陈皮功效偏向于和中理胃,橘红功效偏向于下气消痰。

化橘红

(图

化橘红)

化橘红为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具有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的作用,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图

化橘红)

枳壳

(图

枳壳)

枳壳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其味苦、辛、酸,性微寒,归脾、胃经。功效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脏器下垂。用量3~10g。注意脾胃虚弱及孕妇慎服。

(图

枳壳)

枳实

(图

枳实)

枳实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干燥幼果。其味苦、辛、酸,微寒,归脾、胃经。枳实功效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用于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滞气阻,胸痹,结胸,脏器下垂。用量3~10g。

(图

枳实)

功效方面,枳壳与枳实的区别在于:枳壳的功效是理气行气,枳实的功效是破气,相对于枳壳,药力较为峻猛。

枳壳经麸炒后为麸炒枳壳,药性更加缓和,不伤脾胃,甚至有医家认为其还有“健脾开胃”的功效。

系列回顾

同根中药不同性,那些功效各异的同源中药合辑(一)

*中药使用效果因人而异,使用请遵医嘱!!本文部分图文资料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由汇群股份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介绍
北京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pia.com/qpzz/325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