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皮

国医大师李振华摆脱胃痛的困扰,就该这样


小编导读

现在的上班族、学生族,为了节约时间,动不动就是各种快餐,又或是饥一顿饱一顿的,没个准儿,而如此一来,最受罪的就是我们的胃了。看看身边的人,有多少被胃痛折磨得苦不堪言,如何摆脱胃痛的困扰?看国医大师李振华如何治疗!

胃痛的病理核心乃由诸种因素致使胃腑“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故其治疗重点在于通降、补虚,至于虚实夹杂证,又当补虚泻实,通利胃腑。

1.通降

用于胃痛实证。通降法即通过导滞祛邪的方法使胃腑复其以通为用,以降则和的职能。诸如寒邪客胃者,治以温胃散寒;食滞胃脘者,治以消食导滞;肝气犯胃者,治以疏肝行气;肝胃郁热者,治以疏肝泄热;瘀血停滞者,治以活血化瘀等,均属通降法。通过通降,使胃腑的气机及脉络通畅,胃腑的和降得常,而“通则不痛”。疼痛消失后,则应健脾益气和胃,以扶正固本。

2.补虚

用于胃痛虚证。补虚法即通过补益脾胃使胃腑得以温煦或濡润而达到止痛的疗法。诸如脾胃气虚者,治以补脾益胃;脾胃虚寒者,治以温中祛寒;胃阴不足者,治以养阴益胃等,均属补虚法。但需注意补中寓行,以使补而不滞。

3.补虚泻实

用于胃痛虚实夹杂证。由于慢性胃痛的病理特点多为虚实夹杂,故补虚泻实是慢性胃痛的治疗特点。诸如脾胃气虚无力运行其气所致的中虚气滞证,治以补气疏理,调畅气机;脾虚胃弱,使谷食难化所致的中虚食滞证,治以补中助运,消食导滞;中气不足,无力推动血液运行的气虚血瘀证,治以益气化瘀,活血通络;脾胃虚寒,使水津失布所致的中虚痰湿证,治以温中散寒,燥湿化痰等,均属补虚泻实法。通过补虚泻实,使胃体得养,胃腑得畅而胃痛获愈。

治疗宜忌1.辛香理气,中病即止

对于肝胃气滞所致的胃痛首推辛香理气之品,是谓正治。然而用之不可过剂,应中病即止,因理气药多有化燥伤阴,损伤正气之弊。尤其对于年老体虚、素体阴虚、血虚及阳亢、火旺者,用之更须注意。如《丹溪心法·破滞气六十九》云:“滞气用青皮,勿多用,多用泻真气。”《证治汇补·气证·辛香暂用》曰:“辛香之剂,但治初起,郁结之气,借此暂行开发,稍久气郁成热,便以辛凉折之,最忌香燥助火。”近代医家许寿仁亦云:“阴虚之人,津液枯涸,阳气亢盛……切忌使用温燥药,以致伤津耗气。”指出了应用辛香行气药的注意事项及过用的流弊。

2.苦寒泻热不可过剂

对于肝胃郁热或湿热之胃痛,常投苦寒泻热之品,因苦能燥湿,寒可清热,然不可久服,恐有苦寒伤胃或伤阴损阳之弊,故应适可而止。对脾虚产生之湿热,湿热去,则应及时健脾以治本。

3.宜行补、通补,不可峻补、壅补

脾以健运为常,胃腑以通为贵,尤喜通利而恶壅滞,是其生理特性。因此,对于脾胃虚证,亦当注意运用行补、通补的原则,不可大剂峻补、壅补,药宜轻灵。在补药之中,酌加理气醒脾之品以调畅气机,使补而不壅,通而不峻,达到补不滞邪,通不伤正。在药物的剂量上当轻施为宜,宁可再剂,不可重剂。正如名医蒲辅周谓:“中气虚馁,纯进甘温峻补,则壅滞气机,反而增加脾胃负担,甚则壅塞脾之运化,使胃腑更难通降。”况且,脾胃虚弱每致气滞、食积、痰湿、瘀血停留,若大剂壅补,则碍祛邪,故当补中寓行,轻剂收功,使中气渐强,运化得力,则正气渐复。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国医大师卷:李振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郭淑云,李郑生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







































武汉白癜风研究所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pia.com/qpzz/58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