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皮

逛逛那些你所不知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山东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31229/4319054.html

青州博物馆:海内外孤本的状元殿试卷

在青州历史厅,一份字迹清秀的小楷折页舒展开来,这是明代青州郑母镇人赵秉忠殿试中状元的答卷,右上角有御笔朱书“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引人注目。古代殿试也称“对策”,就是考生在皇帝面前答题。第一部分弥封,是作者及其上三代的简历,为仿宋体,共4行。正文全文共字,用馆阁体小楷写成。正文之后是大学士及礼部尚书、兵部尚书、户部尚书等9位阅卷官的官职和姓名。相传,赵秉忠在殿试中慎用笔墨,一气呵成,字迹端正,无一误笔。他用中肯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提出了三大论点——实政说、实心说和天民说。这一番披肝沥胆的策对,使万历皇帝龙颜大悦,朱笔钦定“第一甲第一名”,即状元。这份状元卷是赵秉忠的第13代孙赵焕彬于年捐献出来的。据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鉴定,殿试卷为明代原物,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它填补了我国明代宫廷档案的空白,成为海内外孤本。

鄂尔多斯博物馆:中国境内发现的第一件有准确出土地点和地层纪录的人类化石

走进鄂尔多斯古代史陈列,首先看到一组打制石器和古人类化石,它们均出土于乌审旗萨拉乌苏遗址,是鄂尔多斯地区迄今所知最早的古人类遗存。20世纪20年代,法国地质古生物学家桑志华和德日进在萨拉乌苏河谷发现大量动物骨骼、石制品和一枚幼儿门齿化石(TheOrdostooth)。这枚化石是中国境内发现的第一件有准确出土地点和地层纪录的人类化石,萨拉乌苏由此蜚声世界。50年代开始,中国科考人员陆续在萨拉乌苏遗址发掘出更多化石。展厅里陈列的“河套人”头骨化石,就是年在萨拉乌苏河流域发现的,同时还发现了一段股骨。研究表明,“河套人”生活在距今14万—7万年的晚更新世中晚期,体质特征属于晚期智人。相关发现和研究对于探讨亚洲古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国乃至东亚现代人的起源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大庆博物馆:国内发现的最完整且个体最大的真猛犸象化石骨架

一进入大庆博物馆,眼前的景象便会让人驻足不前——大厅中央是三组惟妙惟肖的猛犸象、披毛犀和东北野牛大型雕塑,背后一面呈现东北第四纪图景的巨大环形浮雕将它们包围,它们的脚下则是第四纪地层中化石埋藏场景的复原……这些元素无声地告诉参观者,这座博物馆将要为你呈现一场史前动物的视觉盛宴。这三种动物是第四纪时期我国东北地区著名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的主要成员。第四纪是漫长地球历史的最新一章,在这一时期,现代生物群落的格局最终形成。第四纪也是人属的灵长类祖先由猿演变为人的时期,因此,研究第四纪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大庆乃至整个东北平原都广泛分布着该动物群的动物化石,于是年大庆博物馆就与中科院地质专家共同组建了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课题研究组,将收藏保护研究大庆出土的第四纪古生物化石作为主要目标。这不仅保护了珍贵的化石资源,也填补了国内系统性收藏第四纪古生物化石的空白。

长沙简牍博物馆:10万余枚三国吴简带你穿越回三国

从先秦、两汉至魏晋时期,简牍在中国的使用时间有多年。作为中华民族一种独特的文字载体,简牍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创立和巩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继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受中国影响,日韩等邻国也曾使用竹木作为书写载体。公元年,孙权正式称帝,国号吴。当时长沙在吴国境内叫临湘,是继建业和武昌之后吴国第三大军事重镇。长沙出土的吴简为了解三国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长沙吴简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地理、赋税、户籍、司法、职官、仓储等诸多方面。其中赋税是主要内容之一。从展柜陈列的赋税竹简中,人们可以了解孙吴吏民缴纳赋税的详细情况。孙吴时期赋税主要征收钱、布、米、豆、皮,赋税名目繁多,光是米类就有税帛米、税中白米、杂限米、旧米、孰米、临米、渍米、盐米、种贾米、禾准米等。如果不是看到简牍上的记载,今人恐怕无法得知如此翔实的历史细节。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一艘沉船见证古代中国

提起泉州海交馆的镇馆之宝,当然要数“泉州湾古船陈列馆”里那艘多年的宋代古沉船。年,一位老船工报告,在泉州湾后渚港附近的海滩下,发现一艘不知年代的沉船。古船就此惊现世界。这是一艘13世纪建造的福建远洋木帆船,残长24.4米,残宽9.15米,船体以二至三层板叠合而成,分为13个隔舱,保存有头桅和中桅杆座,船尾有直径38厘米的舵孔,取材杉、樟、松木。复原长度可达34米,宽11米,载重量多吨。经专家考证,这艘远洋海船是由东南亚归航的香料船,船舱出土的遗物有香料、药材、木货牌(签)、铜铁钱、陶瓷器等14类,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它们有如一个巨大的历史信息宝库,展现着那个时代中国人驾驭海船驰骋于浩瀚海域的能力,以及通过航海促进各大洲经济、文化交流的风采。虽然时光已过数百年,今天,从沉船中发掘的木签上,我们依旧可以辨识出当年兴盛的商号;从一枚枚象棋上,我们可以想象当时船员休息时下棋娱乐的日常生活;船上还发现了顶部和腰部钻有两孔的椰子壳,顶部孔径4.8厘米,腰部孔径约0.8厘米,专家判断它是一种用于计算时间的“水时计”。还有更多中国造船技术的伟大发明和创造,在这艘沉船上得到印证。比如船上采用的“水密隔舱”“鱼鳞搭接”“多重船板”技术,便是当时高超的造船工艺的直接反映。以水密隔舱为例,它在中国的运用始于唐代,比欧洲早了多年。正是这些先进工艺,为当年繁盛的海上交通运输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年,世界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参观这座古船陈列馆后,曾兴奋地赞叹:“这艘古船是中国自然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迄今为止,这艘宋代古沉船仍是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木帆船。本文节选自人民日报出版社《你所不知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有删减,标题为编者所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pia.com/qpzz/919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