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然还是宝贝的——油桐。
油桐,亦称“三年桐”。大戟科。落叶小乔木,高约9米。有乳浆。小枝粗。叶互生,卵状心脏形,全缘或3裂,有时2裂,基部具两腺体,近于无毛。
初夏开花,白色,有紫色条纹,单性,雌雄同株,稀异株,聚伞花序。核果圆卵形,平滑。种子通常为5颗,
长圆形。
油桐,叶片卵圆形,在3-5月的时候开白色的小花。在7-9月份的时候结果,结的果实近球形,表面无毛很光滑,外形看起来有点像大一号的青皮核桃。
油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植物,有上千年悠久历史,产地分布于秦岭、长江流域以南的10多个省区。
尤以四川、湖南、贵州等地盛产。在国外越南等国也有培育发展。种子含油率52%~64%,榨油为“桐油”,为中国主要油料树种之一。
油桐,最早记载于唐代《本草拾遗》:“罂子桐生山中,树似梧桐”,距今已经多年。
北宋寇宗所著《本草衍义》记载:“荏桐早春先开淡红花,状如鼓子花,花开成实,子可做桐油。”
在李时珍著写的《本草纲目》中的记载:“油桐枝、千、花、叶并类岗桐而小,树长亦迟,花亦微红。但其实大而圆,每实中有二子或四子,大如大风子。
其肉白色,味甘而吐人。亦或谓之紫花桐。人多种莳收子,货之为油,入漆家及縥船用,为时所须”。
油桐树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会觉得很陌生,但是对于生活在农村的上世纪70、80、90的人来说却很熟悉。在上个世纪油桐树提炼出来的桐油可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可以说小到家具大到飞机大炮都需要用到这种桐油,因此我国在上个世纪的时候种植了许多的油桐树。
现阶段,桐油应用的重点从传统领域转向蓬勃发展的电子工业,大量用
手电路板浸渍材料及其他高分子材料,在化工、军工、电子等行业有不可替代的用途。
作为南方山区的特色产业,油桐在贵州、重庆、四川等地的林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贵州省独山县有万余亩油桐树,这些油桐是由布依族青年杨安仁返乡创业发展的特色种植产业。
杨安仁成立了贵州鸿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团队借助相关科研支持政策,对油桐枯萎病进行技术攻关,提升了油桐产量,
建立国家油桐种质资源库,直接安置就业人数余人,带动近户群众增收。今年,杨安仁获得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我国现存油桐种植面积近万公顷,年产桐油6万吨,年需桐油超过25万吨,市场供不应求。发展油桐已成为我国西南山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特色产业。
目前国家林草局已批复在贵州独山建设10万亩国家油桐生物产业基地,覆盖带动面积超过万亩,
建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抗枯萎病能力最强的油桐种质资源库,已保存抗病种质多份,实现了3万亩基地建设、6万亩基地待开发的规模。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pia.com/qpcd/12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