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皮

55论语研习向经典更深处采撷智慧


我们交换彼此的故乡,在陌生中获得短暂的精彩,

然后回到各自的城市,扛起熟悉的一切。

年5月5日(周六)

香樟树线下研习总结

领读:知行

现场参与习友:

小强,艺艺,徐红,媛媛,许天昭

研习发言整理:许天昭

1

知行老师研习总结:

今天是我领读,对我自己也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的机会,也有一些新的收获,新的理解,特别这三章:“三军可夺帅也”,“子路终生诵之”,“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有新的理解。这三章感觉放在一起好像没有什么关系,但其实还是有内在联系的。不然孔子的弟子也不会把它们放到一块。

首先说这个“志”。三军的帅和一个是匹夫的志,孰重孰轻?孔子认为“匹夫不可夺志”,匹夫的“志”甚至比三军的“帅”更要。

我想这个志肯定不是谋求自己的私利,不是小的志向,应该是大的志向。或者说人生的方向,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下面一章讲子路,他穿着破旧的衣服和穿皮草的人站在一起,没有一点羞耻感,没有不好意思的感觉。因为他有志向,所以才忘记功名利禄,忘记了贫富贵贱的差别。“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吾未足与议也。”他就是不耻恶衣恶食的人。子路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之一,有自己的个性、真性情、非常可爱。

后面一句“岁寒然后后松柏之后凋也”,通后自然现象再次说明志向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在艰难困苦中才能看出一个人的风格。这个“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智者有智慧,足以明理,所以不惑。有智慧所以他们没有迷惑。

为什么“仁者不忧”?因为仁者无私的,无私足以忘忧。这个忧,不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忧”,因为“先天下之忧而忧”是“忧国忧民”的忧。这个“仁者无忧”的“忧”是患得患失。不考虑自己利益得失的人才会是一个仁者。为什么“勇者不惧”?因为邪不压正,而勇气来源于正气,足以正邪。

2

艺艺研习总结:

《论语》子罕篇是充满诗意的一篇,每次诵读,感觉语言和意境都像诗一样,语言优美,意义深远。而我又觉得昨天研习的是子罕篇中尤其优美的一部分。

文本如此,知行老师的领读也格外精彩。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对每一章都进行了“字词语言的揣摩”到“人生经验的采撷”。每研习一章,都会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如果说我们的人生经验是一颗树,那么昨天的研习为这棵树添了不少新鲜的叶子。

徐红研习总结:

似乎有段时间没参加《论语》研习了。这次研习刚开始时,我没进入学习状态。慢慢地,我被知行老师的精彩讲解吸引,好似一只漫游的风筝被拉回。

在这次研习的八章中,好几章都耳熟能详,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但最深入我心的是“衣敝褞代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在这一章中,孔子教育我们,与修饰自己的边幅相比,一个人更应该致力于研修学问,懂得道义。结合我自己,我曾经把很多时间和精力花在穿衣打扮上,而这几年我开始学习了,生活虽然简单,但很充实,自身的境界和觉悟也有所提升。

《论语》中的每一章,值得我们细读和深思。而细读和深思就是目前研习的形式。我喜欢这种形式,每周六晚上和习友们一起,研读巜论语》,边读边悟,不亦乐乎!

3

小强研习总结:

人贵立志,不关乎地位,三军之帅,不及匹夫之志!也不关乎财产,“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只关乎自心!其实做圣人很简单,把大象关到冰箱里有二步,做圣人也只有二步,第一立志,第二守信。

媛媛研习总结:

论语研习总结:知行老师的讲解延伸到很多方面。学到很多,习友们分享了很多现实例子。以前我对文言文一窍不通,从小对语文不感兴趣。参加研习后,论语越读越认真,对经典越来越有兴趣,越读越发现自己的问题。以前看书,越读越困惑,不知道怎么做,现在更加坚定怎么去做。智仁勇,学的越多越觉得自己差的很远,坚持多跟习友们学习,成长自己。

4

许天昭研习总结:

“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这一章让我联想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吾未足与议也”,说明子路是“志于道”而不是追求表面的风光或单纯你物质享受,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比较好
白癜风用什么药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pia.com/qpcd/154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