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皮

中医效验方连载有人服7剂就见效的胆结


概要:胆结石可发生在肝胆管和总胆管内。胆石成因说法不一,一般认为与胆汁瘀滞、细菌感染和胆汁成分改变有关。胆石所含成分可分为三类:①胆固醇结石(多在胆囊中);②胆色素结石(多在胆管中,呈泥砂状);③混合型结石(胆固醇、胆红素和钙盐等成分,多存在于胆囊或胆管内)。临床表现:①胆囊结石,半数无明显症状,待结石较大较多时,有胆源性消化不良,右上腹胀闷不适,结石阻塞,多在夜间发作,似急性胆囊炎症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但腹膜刺激较轻;②肝胆管结石,症状很不典型,常有肝区或胸肋胀痛,不规则畏寒发热,或有轻微黄疸。因长期胆汁淤积,后期可形成胆汁性肝硬化和肝肿大;③胆总管结石,主要表现为腹痛,寒战发热和黄疸三大症状。上述三类结石,均可B超检查确诊。

中医统称为“胆石”。认为因嗜食肥甘及湿浊热邪虫毒等,蕴聚于胆,胆汁淤积,与邪毒凝结而成砂石。在实践中发现,生结石的人多数有生闷气的经历。治疗本病,西医多采用手术疗法。但是并非万能。手术后遗症问题,一些肝胆管结石、胆总管内泥砂型结石、老年体弱多病者的胆结石,并非西医手术能治疗的,仍须发挥中医中药之长,并能取得良效。

处方一(治急性期):清胆止痛汤

组成:柴胡12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白芍12克,大黄12克(后下),枳实12克,元胡10克,木香10克,泽兰12克,生姜6克,大枣3枚,三七粉5克(分2次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必要时每日2剂,分4次服)。

功效:主治慢性胆囊炎并胆石症。

善后处方(治慢性期):复方金铃子散

组成:炒川楝子(金铃子)30克,元胡30克(醋炙),郁金60克,蒲公英60克,鸡内金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粉末,每次服6克,每日服3-4次,服3个月为1个疗程。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刺激性及油腻、腥荤食物。

医案:郭某,女,50岁。患右上腹痛已10年之久,每月发作2-3次,每次疼痛剧烈,弯腰捧腹,辗转翻滚,痛引肩背,呕吐恶心,冷汗淋漓。医院经超声波检查、造影等诊断为“慢性胆囊炎并胆石症”,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患者急性发作时,家属送来,要求救治。见症状同前,大便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厚,脉弦紧,巩膜轻度黄染,系肝胆郁滞。治宜疏肝利胆,化瘀止痛,消除“急性发作”;理气和血、健脾消滞,以治慢性病痛。患者服药1剂,痛减,连服3剂后,诸症消失。服善后处方第1个疗程期间,发作2次,程度较轻。又服第2个疗程,脘腹已无不舒,消化功能恢复,腹痛未再出现。追访3年,未见复发。

引自:苏礼老师验方。苏老师曾治愈多例,急性“止痛”3剂左右,慢性治疗1-3个疗程均可使症状消失或痊愈。

处方二:疏肝利胆汤(丸)

组成:柴胡12克,枳实12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虎杖根30克,银花30克,生大黄12克(后下),玄明粉10克,金钱草30克,茵陈30克,郁金12克,川楝子12克,元胡10克,白芍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制丸服,每次服6-9克,温开水送服,每日服2-3次。

功效:利胆、消炎作用明显。主治胆囊炎并胆石症。对急性发作者,当用汤剂治疗;对转入慢性或慢性患者,宜用丸剂治疗。

医案:郭某,男,52岁,干部。1医院做过胆石症手术,医院又诊为胆道残留结石,建议作第二次手术除结石,患者拒绝,故来求治。余投本方7剂,诸症消失。嘱服丸药半年。追访1年没有复发。

处方三:胆石排溶汤

组成:蒲公英30-60克,金钱草30-60克,土大黄10-15克,土牛膝10-15克,漏芦5-10克,鸡内金6-10克,大黄6-15克(后下),玄明粉3-10克,(烊冲),车前子10-30克(包),滑石10-30克(包),郁金10-30克,青皮6-10克,炒枳壳15-60克,木香6-10克(后下),川楝子10-15克,八月札15-30克,水蛭3-6克,明矾1-3克。

用法:水煎3次,分3次服,每日1剂,连服42剂为1个疗程。药量由小渐大,或据证使用大剂量冲击。

功效:清热化湿,祛痰散结,排石溶石。主治胆管胆囊泥砂型结石。

善后处方:汤药量加3-5倍,其中鸡内金加至克,玄明粉加至60克,滑石加至90克,明矾加至10克。诸药研粉过筛,水泛为丸,如绿豆大小,每次服5克,每日服3次,3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再去复查。

医案:鲍某,女,45岁,农民。右肋部胀闷不适,时有疼痛,伴灼热感,已有6年。始以“胃病”治疗不效,后经B超检查,诊为“胆管内泥砂型结石”,服药不见好转,近来腹部胀痛加重,不思进食,全身乏力,故来求诊。B超检查胆管、胆囊泥砂状结石,合并胆囊炎。辨证湿热浊瘀凝石,胆道疏利不畅。投方胆石排溶汤治疗。余将胆石排溶汤剂量变为:蒲公英、金钱草、车前子(包)、滑石(包),郁金、炒枳壳、八月札各30克,土大黄、土牛膝、川楝子各15克,漏芦、鸡内金、青皮各10克,大黄、木香(后下)、水蛭各6克,玄明粉(烊冲)、明矾各3克。本方始服2剂时,患者大便见稀,日行2-3次,原方继服,大便又正常了,先后加减共服药40余剂,腹胀减轻,食欲增进,肋痛未作,唯感乏力。前方制丸药,药量变为:鸡内金克,蒲公英、金钱草、车前子、炒枳壳、八月札、郁金、滑石各克,土大黄、土牛膝、川楝子各60克,漏芦、青皮、大黄、水蛭、玄明粉、木香各25克,明矾15克。连服2个疗程,即半年。2次B超复查,胆管、胆囊结石消失,余症亦除。

按语:泥砂型结石最难消除,开刀亦不能消除。故用药须较长时日。凡胆结石症患者,多有合并症,因为人体内环境一旦遭受污染,气血精津必将紊乱,湿热、浊毒、痰瘀凝滞横生,结石形成亦属此类,治疗当取通、疏、化、理,祛邪为先导,一通则百通,若扶正不祛邪,则邪气决不自灭,只能殃及无辜。

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

书号:ISBN-7---3

售价:元

亲仁书屋微店

长按







































重庆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pia.com/qpcd/283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