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皮

新会陈皮贵就是好吗


因自身的工作繁忙的原因,最近老李推文的更新时间有所延误,没来得及保持文章更新频率,部分读者朋友也发来问候是不是老李“封笔”了?非也非也,在此跟读者致歉了,以后会尽量保持更新节奏。其实很多读者好奇,老李是不是专业做新会陈皮的生意的?其实不是。老李此前就多次说过,本人写新会陈皮仅仅是因为业余爱好,全靠一口仙气支撑着业余时间写东写西罢了,跟那些专业发新会陈皮推文的行家商家还真不一样。老李受邀到朋友的柑场考察新会柑树的种植情况因此,老李的某些观点和文章,也如新会陈皮业界的“泥石流”般存在,也得益于非业内人士身份,尚且留住一股标新立异的勇气。因此读者朋友们也不必担心,老李在未来还会继续写下去,同时承蒙各位读者朋友的厚爱和支持了!回到主题上。老李在本期内容中也选择了“老生常谈”的问题之一。针对最近一些朋友跟老李谈论的新会陈皮价钱问题,展开谈谈“新会陈皮”是如何定价的,以及通过价钱如何判断真假新会陈皮!老李收藏的年新会陈皮新会陈皮的“定价原理”很多读者喜欢把刚入手的陈皮发老李鉴别,而老李在观察其外表特征后会补充问问其购买的价格。于是读者疑惑,是不是从价格上就可以判断出是不是正宗的新会陈皮?在价格这点上,是这么说的,但也不能这么说,为什么呢?回到原材料供应链上说,新会陈皮价格的首要影响因素是“新会柑”的价格,即面粉的价格直接推动着面包的价格。年双水产区的新会柑皮反观市场上几十元到几百元一斤的新会陈皮,先计算一条新会陈皮的产出比公式:斤新会柑可以产出大约最多5斤的皮,晒1年后水分慢慢减小,大概剩下3.5到4斤。因为受圈枝柑和驳枝柑的品种,以及树龄、采摘的日子(青皮还没成熟,果皮最轻,而大红果已经成熟,果皮也是最重的)等等因素影响,柑与皮的产出比会有不同,而4-5%的出皮率,已经是比较乐观的结果。下面我们再以年新会柑的生果的价格为例——以新会双水产区(传统产区之一,但属于非核心地价地段)的6元/斤新会柑计算(柑场采摘0斤以上优惠价)。目前市面上90%的新会柑都是“驳枝柑”,以6元一斤市场价格计算,那么斤即元,可以产出4.5斤皮,那个成本就是元,还不计算开皮、翻晒等工作人力成本,年当年新会皮,成本已经需要元了!再加上30%的人力(大约40元人工),那么年度新会驳枝柑新皮就要到元的成本价格!年新会柑(二红柑)大概公式为:1斤新会陈皮新皮的主要制作成本=1斤鲜果的价格X1.3X20≈元/斤成本从价格去看陈皮的结果就不难看出来,如果你买的皮价格是低于元(当年皮),而且还是标上5年、10年陈皮的,那么你就要小心,因为在价格上你已经踩进了坑!新会陈皮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存放过程中的耗损,即每年存放果皮都会有耗损,例如翻晒、陈化等等,大概在8%-10%左右,也就是19年1斤皮,到了年就剩下9两!所以陈皮是越放越轻,因此也必须要越陈越贵,才能保证卖家不赔钱!便宜的“非好货”,但贵的也“不一定是好货”好了,说完价格太过“便宜的”不是好货,那么价格贵的就是好货了吗?其实这观点不是非此即彼的存在,毕竟价格只是其中一个“条件”,但绝对不是“唯一的核心条件”。因为当有人质疑便宜的货不是好货时,商家们只需要简单地把“价格抬高”逼近正常价格后再销售,就可以瞒过“价格关”。这样的情况不单单在新会陈皮上,在其他行业也比比皆是。所以我们在选择新会陈皮的时候,除了价格还需要观察品质——从基本的物理外观是看,是否有不自然的发黑,是否有发霉的味道等等特征都可以成为综合判断新会陈皮品质的依据,如下图的一些行家分享的鉴别新会陈皮的方法,老李在过去的文章中也多次提及,有需要的读者朋友可以翻看。来自南方都市报的资料如想深入陈皮行业,“交学费”那是必然的也有很多读者问,有没有什么最简单直接的办法来鉴别新会陈皮的品质?老李可以坦白地说,并没有!新会陈皮市场的混乱,在一定程度上是来自于“监管乏力”,同时也由于缺乏标准以及标准执行者,以至于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新会陈皮”都不是来自“新会”,呈现鱼目混珠的势头。另一个原因,也由于新会陈皮近年来的“火热”,让资本瞄准了新会陈皮市场的炒作机会。虽说新会陈皮的当年产量面积高达十万亩以上,但真实符合新会传统产区条件的田地数量并不多,加上近年来“大量圈地种柑”的大户林立,过去小农经济下的柑农生存空间被挤压,因此行业价格出现“产业化”倾向。目前在新会陈皮行业中也会逐渐出现产能“大户化”,产品价格的上涨下跌就会相对集中,经济学上的“寡头垄断”一词就是如此。最后劝告消费者,在选择新会陈皮产品时,应该尽量选择有“口碑”的品牌,以及有条件的朋友可直接到新会果园采摘,从源头上降低“学费”成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pia.com/qpgn/1160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