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不同的地区,清明时也有不一样的饮食习惯,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几款清明美食,排名不分先后哦~青团青团是江浙一带较为盛行的清明节令小食,相传最早是为了纪念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民间自发地在寒食节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而诞生的产物。青团品种丰富,馅心有红豆、榴莲、咸蛋黄肉松、刀鱼、苹果、草莓、芝士牛肉、奶黄椰蓉等多种口味。兰溪清明粿兰溪的清明粿有很多的口味,甜的清明粿是绿色的,而咸的清明粿是按馅料来:猪肉的是红糖色的(和面的时候有加入红糖),雪菜笋丁是白色的,青皮粿的馅料一般是由芝麻拌上红糖制成的,用筷子夹起一个,咬一口,艾草的清新与芝麻红糖的香甜融合在一块,让人唇齿留香,心生甜蜜。潮汕朴籽粿潮汕有一种树叫朴籽树,叶椭圆形,果实大如绿豆,味甘甜。传说先人在饥荒年,采此树叶充饥度荒。清明时节,气候转暖,草木荫茂,朴籽树叶满丛嫩绿。后人为不忘过去,便在清明节采此树叶,和米舂捣成粉,发酵配糖,用陶模蒸制成朴籽粿,有梅花型及桃型两种,也有叫碗酵桃的。潮汕薄饼清明食薄饼在潮汕很盛行,几乎每家每户都不例外。薄饼分皮、馅两部分,皮是用面粉拌水搅成粘糊状,在热壤中烙成一张张圆形的熟面皮,其薄如纸。馅分咸、甜两种,由蛋、肉、肝类、腊味。香菇以及豆芽、韭菜等熟料混合成馅的称咸馅;用糖和麦芽糖经过特殊加工成为“糖葱”的为甜馅,食时用薄饼皮卷成圆筒状就食。客家五色糯米饭五色糯米饭是广西地区的传统风味小吃。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白、紫5种色彩而得名,又称乌饭。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或清明端午节时节,广西各族人民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饭。客家壮家人都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五色糯米饭用天然植物染成,不仅美观,还具有药用价值,红蓝草有生血行血作用,黄花清热凉血,枫叶能坚筋骨,益肠胃。江西清明果清明节,江西很多地方都吃清明果,又称艾粑,味道简单,做法传统,却一点不输网红青团~艾粑在各地叫法虽有不同,可糯叽叽的口感,甜丝丝的味道,以及那新鲜艾草的清香,却是同样的让人心生欢喜。宁波麻糍打麻糍是个体力活,而做宁波麻糍的原料更是来之不易。手工麻糍中的绿色来自艾叶,需要人工把艾草中的杂草、老叶摘掉。然后经过反复清洗后煮烂甩干,这样才能和糯米一起进入大石臼捣烂。手工麻糍软糯清甜,带着植物的清新香味,非常好吃。安顺清明粑贵州安顺传统特色小吃清明粑,香气四溢,是贵州人清明节念念不忘的味道。清明粑有两种做法:一是蒸的清明粑;二是在铁板上烙的清明粑,各有各的特点。清明粑的馅料也很讲究,最常吃的一种是用老红糖、引子和碎花生合成的馅,甜而不齁,不过吃的时候要非常小心,千万不要因为太好吃而直接咬一大口,因为这样,会使黏稠的红糖直接渗出,不仅滴得到处都是还会烫到嘴巴。铜仁社饭清香可口的社饭,不但承载着民族习俗,更被铜仁人改进成了独特的风味美食。铜仁人做社饭的主要原料是青蒿、糯米、大米、野葱和腊肉。制作过程是:青嵩洗净后切碎,挤出苦水后炒干备用;野葱切碎;腊肉煮熟切成颗粒;糯米浸泡5—8小时后滤干;大米在锅里蒸熟。放时要一层一层地放,放满后可用煮腊肉汤浇少许在面上,这样蒸熟的这饭,香味喷鼻,粘糯适中,酥而爽口。有补中益,除瘴去毒,强益胆气等功效,深受人们喜爱。近年,人们又在社饭中加进了花生仁、核桃仁之类,更增强了社饭的滋补功能。编辑郝梦校对王浩编审钟俊怡石云华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pia.com/qpgn/11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