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皮

风氏楸子核桃谱我为什么想写一个关于楸


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359028.html
身边不止一个朋友很奇怪我的行为,喜欢核桃的朋友,纳闷我为什么有心情和时间去写一个关于楸子核桃的系列而不去写有关麻核桃的东西;不喜欢核桃的朋友更是莫名其妙我为什么要和“食物”较劲儿。哈哈,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你喜欢的别人未必喜欢,你支持的别人未必支持,在我看来,这本身也是文玩核桃乐趣的一部分。我更喜欢楸子,但这不并不代表我不喜欢麻核桃。无论怎么说,麻核桃都是文玩核桃的主流,从文化渊源的角度来说,麻核桃有历史;从视觉效果来说,麻核桃平均个头更大一些,也更周正一些,更像是一个“物件儿”。地处京津冀,玩儿核桃肯定是从麻核桃开始的,但是因为发现麻核桃人工干预的太多,让本应自然生长的核桃有了更多人为的味道,这使得我慢慢减弱了对麻核桃的喜爱。我喜欢文玩、喜欢文玩核桃,更多地是源于文化。如果麻核桃市场只是“品种优化”还则罢了,但是我看到的,是文玩核桃文化正在一种“丧失”当中。我不是不支持文化与时代融合,比如我一点都不排斥开青皮之前的任何“工艺流程”,在我看来,诸如夹板类的工艺,本身就是文玩文化的一部分。我所说的“文化丧失”,是现在的文玩核桃爱好者大都把核商所炒作的言论奉为圭臬,甚至以讹传讹,让很多后来的爱好者们完全失去了对文玩核桃本应当有的切入角度。克重论、品质论、野生论……,实际上这些玄学一般的话题都是核商因为不愿意花时间去配出精对儿而为自己“辩解”的言论,但是随着一批伪装成文玩人的核商的出现,以及一批不明就里追随着他们的拥趸,文玩核桃的概念,已经有些变质了。楸子核桃则没有麻核桃的这些问题,或许楸子的平均个头小一些,但是无论是下树前还是下树后,绝大部分楸子都没有经过人工干预。说麻核桃有野生的核桃树,我基本不信,但是说楸子没有野生的树……,开玩笑呢吧?文玩核桃与其它木质文玩最大不同,就在于“配对儿”这一点,而配对儿的讲究,形状、尺寸好说,最难的部分就是纹理——目前麻核桃已经被人工干预的要没有纹理了,相比较而言,还是楸子的纹理更好看——深邃、古朴,单从天然树籽的角度而言,有着更多的对于大自然的记录。当然,云贵川地区的铁核桃也是野生的,不过或许是因为木质太厚吧,我的铁核桃因为温度湿度变化炸裂过好几对儿……,大概和竹子一样,这种南方产的文玩核桃未必适合北方吧,把楸子核桃谱做好,有精力的话,再讨论铁核桃吧。想做楸子核桃谱的另一个原因,则在于目前的楸子命名规则太过于混乱了,“龙骨”、“盘龙塔”、“绣花鞋”、“柳叶儿”、“瓜条儿”……这些名称已经被应用到了更大范围,失去了命名的精准度,而对于不怎么喜欢楸子的朋友来说,楸子只有一种,不像麻核桃还分狮子头、虎头、官帽、公子帽、鸡心……,实际上,楸子文理的变化要比麻核桃更多,也更漂亮。不知道哪一天,楸子也会被人工干预,听说因为楸木价值高,木质好,已经有被大面积砍伐的可能性了,在这样一个时候,还是能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吧。没有什么别人的东西可以借鉴,完全自己摸索着来,希望能够做出一份让我和看到的人都满意的《风氏楸子核桃谱》。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pia.com/qpls/1199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