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皮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北京白癜风治疗中心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__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积累运用(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

(2)□□□□□□□,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句子是:□□□□□,□□□□□。

(4)□□□□□□,□□□□□□,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6)静以修身,□□□□。非淡泊无以明志,□□□□□□□。(诸葛亮《诫子书》)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ùnniàng()。

(2)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wǔrǔ()他?

(3)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píjuànbùkān()了。

(4)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bùchǐxiàwèn(),让我帮他修润。

3.下列加着重号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的人生曾经那样辉煌,却因一念之差跌落谷底,令人唏嘘不已。

B.“泥人张”用他神乎其神的手法捏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泥人,令现场观众十分叹服。

C.“玉兔”探月、“北斗”组网、“嫦娥”凯旋、“天舟”对接等,一个个好消息从太空摩肩接踵而来。

D.《经典咏流传》将古典高雅的诗词和现代优美的旋律完美融合,二者相得益彰,让传统文化在古今映照中用以传承和发扬。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最新的一项调查表明,超过60%的初中学生将集中体现吃苦耐劳、敬业奋斗精神的医生、工程师、军人、教师、警察、科研等作为未来的理想职业。(把“科研”改为“科学家”)

B.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及实现在核心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将“突破”改为“超越”)

C.保护区采取生态补水、退耕还林和全面禁牧等,吸引了大批候鸟来栖息觅食。(在“全面禁牧等”后面加“多项措施”)

D.我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所做的关于“争做文明好青年”的报告。(将“讨论”与“听取”互换位置)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4分)

我国主要接种的新冠疫苗是全病毒灭活疫苗,具有国际通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判标准。提高疫苗的接种率,逐步建立群体免疫,是阻断新冠疫情蔓延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新冠灭活疫苗接种后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构成比

症状

发生数(人次)

不良反应发生率(%)

构成比(%)

疼痛

0.24

64.81

硬结

0.03

8.83

肿胀

0.05

13.79

皮疹

38

0.01

2.10

红晕

0.02

6.12

搔痒

79

0.02

4.36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图表信息。(2分)

(2)李阿姨担心疫苗的安全性不愿意接种疫苗。请你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劝说她尽早接种疫苗。(2分)

二、阅读(4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19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6.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可爱者甚蕃()(2)亭亭净植()(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宜乎众矣()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

(2)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嗟夫草木无情有时①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物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②然丹者为槁木,黟然③黑者为星星④。奈何⑤以非金石之质⑥,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⑦,亦何恨乎秋声!

(选自欧阳修《秋声赋》,有删改)

①有时:有固定时限。②渥(wò):红润的脸色。③黟(yī)然:形容黑的样子。

④星星:鬓发花白的样子。⑤奈何:为何。⑥非金石之质:指人体不能像金石那样长久。⑦戕(qiāng)贼:残害。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万物劳其形/劳其筋骨B.欲与草木而争荣/夕日欲颓

C.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D.念谁为之戕贼/念无与为乐者

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

10.请根据两篇选文回答问题。(5分)

(1)文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花的?(2分)

(2)文和文都借“草木”言志,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两个文段所言之“志”有何不同。(3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3题。(10分)

材料一:

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两大类: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汉字是表意文字,也叫语素文字。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语素独立运用时是词,不独立运用时是构词成分。汉语的语素和汉字,多数是一对一的关系。汉语语素不管是实语素还是虚语素,是成词语素还是非成词语素,是单义语素还是多义语素,是单音节语素还是复音节语素,汉字都能准确地记录,不会发生含糊不明的现象。如:“我刚买了二斤葡萄。”这个句子有7个语素,7个词:“我

葡萄。”其中“刚”“了”是虚语素,其余是实语素。这7个语素都是成词语素。“刚”是多义语素,其余是单义语素。“葡萄”是复音节语素,因为单独的“葡”和“萄”没有意义,不是语素,其他的是单音节语素。从句法上说,这是个主谓句,主语在前,谓语在后。汉语里的实词和虚词都能用汉字记录下来,汉语的各种句子都能够按照词语的顺序完整记录下来。因此,汉字是记录汉语最适用的文字。汉字还能够通古今、超方言,这使得中华的文明延续几千年而从未中断过。所以,汉字自古以来就是联系中华民族的纽带。

(选自苏培成《汉字是记录汉语最适用的文字》,《光明日报》

年1月17日,有删改)

材料二:

在草木葱茏的古代,竹与木几乎是最容易得到的材料。因而在纸张发明以前,简书便是最流行的书写方式。汉简是写在竹简、木简上的文字。蒋勋在《汉字书法之美》中写道:“把竹子剖开,一片一片的竹子用刀刮去上面的青皮,在火上烤一烤,烤出汗汁,用毛笔直接在上面书写。写错了,用刀削去上面薄薄一层,下面的竹简还是可以用。”烤竹子时,里面的水分渗出,好像竹子在出汗,所以叫“汗青”。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以“汗青”比喻史册,“汗青”一词便与这一工序有关。竹子原本是青色的,烤干后青色消失,这道工序被称为“杀青”。

(选自祝勇《汉字书写之美》,《光明日报》

年3月12日,有删改)

材料三: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电子产品的普遍应用,人们对汉字书写的意识愈加淡薄,对汉字在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严重不足,致使最为传统的汉字书写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汉字书写面临空前的“荒漠化”情况。全民书写水平严重下滑、提笔忘字、对母语漠视,以及对电子产品过分依赖等诸多现象,已成为当今社会日益凸显的问题。呼吁全民热爱传统文化、热爱汉字书写,是关系到中华文明延续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头等大事。

书写汉字,可以使我们的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得到加强,以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如在公园里,有很多老人就将地书的书写过程当成一种锻炼身体的手段。练字本身还是一种创造美、欣赏美的过程。汉字笔画的舒展、结构的方正,以及写字者本身对书写的体悟等,都是能够体现美感的方面。正因如此,汉字书法才会成为一种世界上独有的艺术形式。另外,训练书写能力,能够使我们更加心平气和,改变毛毛躁躁、粗枝大叶的性格,从而陶冶情操,怡情养性。

1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语素有单音节语素和复音节语素之分,如“葡”是单音节语素,“葡萄”是复音节语素。

B.汉字能够通古今、超方言,是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一直没有断绝的其中一方面的原因。

C.简书曾是古代最流行的书写方式,它大致分四步可以完成,即剖开竹子、刮去青皮、烤出汗汁、书写汉字。

D.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电子产品的普遍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汉字书写“荒漠化”的严重程度。

12.材料一主要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3分)

13.请结合材料,说说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地区提倡中学生训练书写能力。(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8题(17分)

一棵不开花的苹果树

崔修建

①那是一棵十分特别的苹果树,栽种在菜园子里五年多了,它还从来没有开过一朵花,我多么希望在即将来临的这个春天,它能开出一些粉红的花朵。

②这棵苹果树,原本生长在村西的草甸子里,孤零零的,站在那些肆意疯长的茅草中间,流露着莫名的忧伤。看到形单影只的它,父亲便动了恻隐之心,觉得它很像村里无儿无女的老薛头。于是,父亲决定将它移植到屋前的菜园子里,成为那些蔬菜瓜果的邻居。

③被施了农家肥,浇足了水,喷撒了杀虫药,再加上父亲定时修剪,懂得感恩的苹果树快速地成长起来,不到两年的工夫,便宛然成一个秀气的大姑娘,肌肤光鲜,仪态端庄,还有着楚楚动人的气质。

④“这么好的一棵苹果树,明年一定会结出香甜的苹果。”我抚摸着它粗壮的枝干,开始憧憬起来。

⑤它却始终没有开花,只是一年又一年地粗壮着枝干,一年又一年地茂密着叶子,在四季轮回里幸福地生长着,无忧无虑,仿佛从未听到过有关开花的召唤。

⑥那天,母亲要杀掉家里的一只老母鸡,招待远方来的亲戚。这只老母鸡上了年纪,现在几乎不下蛋了,尽管它原来是一个下蛋能手,但如今落到被淘汰的结局,似乎是注定的,我也爱莫能助。

⑦那一棵始终不肯开花的苹果树,根须却一直在泥土里与豆角、茄子争抢养分,浓密的树荫还遮挡了不少辣椒该享受的阳光,我对它越来越失望了,建议砍掉它算了,就像母亲淘汰那只不再下蛋的母鸡一样,不必再犹豫了。

⑧父亲却执意留下它,理由是再等等,或许它现在还不想开花,还想无拘无束地疯长两年,等某一天它突然想开花了,没准儿就会开出令人惊讶的花呢。

⑨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但没有找到苹果树不肯开花的确切原因。也许真的像父亲所言,它只是迷恋于生长,迷恋于做一棵春天发芽、秋天落叶的苹果树,至于是否开花,或者何时开花,它并不关心。再说了,谁规定了一棵苹果树就一定要开花结果?难道它不能按着自己的心愿活一回吗?别的苹果树喜欢开花就尽管开花好了,它只想尽情舒展自己的绿叶,为何要被责怪呢?

⑩突然间,我对这棵执意不肯开花的苹果树敬佩起来:不管是命运注定了它无法开花,还是它自主选择了不开花,它都始终从容地赶着自己的路,倾听春风,笑对秋风,安然若素地迎接着四季的风霜雨雪,除了没有开出人们熟悉的花朵,没能结出人们想象的苹果,别的什么也不缺少啊,即便是有些遗憾,也无妨啊。谁的生命中没有一些遗憾呢?何况这棵苹果树活出了独特的自己,没有走进那种千篇一律的生活模式……

?如是一想,我便释然了,不再期盼着苹果树开花,反而觉得不开花的它更可爱,活得有想法,有个性,淡定而洒脱。或许父亲和母亲也是这么想的,不然,他们早就听从邻居们的劝告,将它当作生火的柴烧了。

?多年以后的一个秋天,我和朋友一起去锦州游玩,到路边的一个果园买刚上市的苹果。那一树树红通通的苹果,令人口舌生津。蓦然,我想起那棵一直不开花的苹果树,便请教那位热情的果农,问他是否也遇见过不开花的苹果树,他说当然碰到过,碰到了,就砍掉,倒出位置给开花的苹果树……

?我能够理解果农如此干脆利索的选择。在我家菜园子里的那棵苹果树,是幸运的,我虽然曾期待过它开花,但很少抱怨它的不开花,还渐渐地理解了它,一点点地欣赏它了。

?与一位教哲学的老教授聊天时,我又提到了那棵不曾开花的苹果树,老教授感慨:那真是一棵有性格的苹果树,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成就,就那么不疾不徐地活一回,自由自在,根本不理会别人异样的眼光,只是坦然地活自己,这样的一生也是富足的。

?时光流转,我见过种类繁多的开花的树,唯有那一株没有开花的苹果树,在我的心上深深地扎下了根,季季枝繁叶茂,在我出神的凝望与遐思中,那棵神奇的苹果树竟开出一朵朵绚丽无比的意念之花,引我朝着生命的深处,一步步地执着走去。

(有删改)

14.文章围绕“一棵不开花的苹果树”叙事抒情,对苹果树不同的评价使作者的情感不断发生变化,请你梳理文中对这棵苹果树的不同评价以及作者的情感变化。(4分)

对苹果树的评价

作者的情感

这么好的一棵苹果树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失望

这是一棵迷恋于春天发芽、秋天落叶的苹果树

③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

释然

15.对于不开花的苹果树,其他果农会果断将它们砍掉,文章中的这一家里人却一直种着。结合文本,说说家人没有砍掉树,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16.散文主要写作对象是苹果树,文章第⑥段却写到了老母鸡。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章第⑥段在文中有哪些作用。(4分)

17.这篇散文文笔晓畅优美,请赏析文章第③段划线句。(2分)

懂得感恩的苹果树快速地成长起来,不到两年的工夫,便宛然成一个秀气的大姑娘,肌肤光鲜,仪态端庄,还有着楚楚动人的气质。

18.在作者眼中,苹果树不开花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并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与本文的⑩~?自然段比较,说说这两篇文章中,作者分别从“花”得到了哪些生命启示?(5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节选自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紫藤萝瀑布》)

三.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粒种子能长成参天大树,一只丑小鸭可变成美天鹅,这是梦想、信念和真理的力量;一抹微笑无声融化心灵的冰雪,一盆洗脚水悄然让辛劳的母亲泪水盈眶,这是真、善、美的力量;一套工具,竭尽一生,留下自己满意的作品,这是手艺人的力量……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先将“____的力量”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字以上的作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四.附加题(10分)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20-22题。

(A)我其时觉得很有许多东西要买,看的和吃的,只是没有钱。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这些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时又真想去打开大厨,细细地寻一寻。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

(节选自《琐记》)

(B)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

早晨,住在一门里的衍太太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父亲!!!父亲!!!”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

“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

“父亲!!!”

(节选自《父亲的病》)

20.请结合选段(A)(B),分析衍太太这一人物形象。(2分)

21.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两个典型的妇女形象,分别写出她们的一件事情(语段事情除外)以及“我”对她们的态度。(4分)

22.读《朝花夕拾》,消除了我们与经典的隔膜,拉近了我们与鲁迅的距离。在这十篇散文中,我们看到的是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是饱含深情的鲁迅,是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是幽默的鲁迅。请结合《朝花夕拾》中相关篇目及内容,从以上四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案解析

一、积累运用

1、(1)便引诗情到碧霄(2)杨花榆荚无才思(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6)俭以养德非宁静无以致远

2、酝酿侮辱疲倦不堪不耻下问

3、C(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不能用来形容好消息,用错对象)

4、B(两面对一面,应在“拥有”和“实现”前面加“是否”)

5、(1)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率较低,其中多为局部疼痛等症状。(2分)(2)示例:李阿姨,我们接种的灭活疫苗,具有国际通行的安全性,接种后不良反应小。而且只有大家都去接种疫苗,我们才能更好地全民防范,您还是尽快去接种吧。(2分)

二、阅读

6、1.(1)多(2)竖立(3)亲近而不庄重(4)应当(4分)

7(1)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2分)

(2)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2分)

8、B(3分)〔解析:A.使……劳累;B.想要/将要;C.应当;D.想到、考虑〕

9、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3分)

10、(1)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四个方面来描写莲花。(2分)

(2)①文借写对莲的喜爱,表达了对君子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赞美,同时借写牡丹表达出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②文通过对无情的草木与万物中最有感情、最有灵性的人的对比,阐述了百般的忧虑和万事的操劳必然损伤着人的身心和精力的道理,表达了对国家和自己处境的忧思。(3分)

唉!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无穷无尽的忧虑煎熬他的心绪,无数琐碎烦恼的事使他的身体劳累,(只要)内心被外物触动,就一定会消耗他的精力。更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红润的面色变得如枯槁的木头,乌黑的头发变得花白。(既然这样,)为什么要以并非金石那样长久的肌体,想要和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人应当)考虑究竟是谁带来了这么多残害,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

11、A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判断。作答此类试题,首先要细读四个选项的内容;然后回归文本,找到与每个选项对应的内容;最后判断选项说法的正误。由材料一“‘葡萄是复音节语素,因为单独的‘葡和‘萄没有意义,不是语素”可知,“葡”不是语素,A项中“‘葡是单音节语素”表述有误。(3分)

12、(3分)下定义,举例子。①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对语素的本质特征进行了说明,使抽象的概念更易于理解。②通过举“我刚买了二斤葡萄”这个例子,以及对这个例子中包含的语法知识的阐释,有力地说明了汉字能准确地记录各种语素,且不会发生含糊不明的现象,使概括、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说明方法1分,作用各1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考查考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把握。作答时,首先锁定答题区域,即材料一;然后认真阅读该段,从中找出使用的说明方法;最后分析其作用。“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一句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揭示了语素的本质特征,使人们便于理解;“如:我刚买了二斤葡萄。’……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汉字能准确记录各种语素,且不会发生含糊不明的现象,便于读者理解。考生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3、(4分)当今社会,由于种种原因,汉字书写面临空前的“荒漠化”情况,汉字书写是关系中华文明延续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头等大事。不仅如此,书写汉字本身还有很多好处:①它可以使我们的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得到加强,从而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②书写汉字还是创造美、欣赏美的过程;③通过书写汉字,我们还能够陶冶情操,怡情养性。(分析现状2分;书写汉字的好处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

14、①憧憬②始终不肯开花的苹果树③敬佩④活出了独特的自己的苹果树(4分)

15、①父亲还期待着某一天它可能会开出令人惊讶的花。②觉得执意不开花的苹果树很有个性、活得有想法,更可爱。(2分)

16、结构上:过渡,引出下文作者生出要砍掉树的念头。(2分)内容上:①与苹果树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苹果树的独特。母鸡会不停地下蛋,如果不下蛋了就会被人类抛弃,而苹果树却一直不开花,还占据了养分,家里人却一直没有砍掉它。(1分)②与下文作者一家对苹果树的包容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作者对这种追求自由、个性的生命态度的赞赏。(1分)

17、示例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苹果树比作秀气的大姑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苹果树美丽的外形,也体现了作者对苹果树的欣赏与喜爱。(2分)

示例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懂得感恩”、“仪态端庄”等词,赋予了苹果树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苹果树的美丽、壮硕和生命力,也体现了作者对苹果树的欣赏与喜爱。(2分)

18、(1)不开花的原因:①苹果树无意开花,只迷恋于生长,只想尽情舒展自己的绿叶。②可能是无法开花,也可能是不想开花。(两种答案二选一,意思接近即可)(1分)

(2)①《一棵不开花的苹果树》中,作者想到了生命即使有遗憾也无妨,最可贵的,是活出了独特的自己,活得有想法,有个性,淡定洒脱、不疾不徐,不被他人眼光、评价所束缚,坦然地活自己,这样的一生是富足。(2分)

②《紫藤萝瀑布》中,作者意识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要因为挫折而放弃对生命、生活的热爱,应该继续前进,寻找生命的美好。(2分)

19、略

20、(2分)①教唆“我”偷母亲的首饰变卖并散布流言,表现出她爱搬弄是非、内心阴暗;②在父亲临终前让“我”不停大声呼唤父亲,表现出她的愚昧迷信。(答出一点得1分)

21、(4分)阿长给“我”买绘图的《山海经》,“我”对阿长从“不大服”到充满敬意:(2分)衍太太怂恿别人的孩子在冬天比赛吃冰,“我”对衍太太这个庸俗的市井妇人充满厌恶。(2分)

22、示例:

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如《く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坚决捍卫白话文,对虚伪的封建孝道进行猛烈抨击。

饱含深情的鲁迅,如《阿长与く山海经》》中,鲁迅深情回忆了保姆阿长,表达了对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敬意和怀念。

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在百草园拔何首乌,摘覆盆子,雪地捕鸟………这样的生活充满了乐趣。

幽默的鲁迅,如《藤野先生》中,鲁迅用“实在标致极了”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极具幽默感。(答出一点得1分)

年中考语文试卷真题

初中语文个必考成语,全部记住每次拿高分!

初中语文中考优秀作文:“遇见”话题作文(范文3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pia.com/qptx/1003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