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剂新加三八方,复习一周便无妨
一、重点方剂:
理气剂
柴胡舒肝散:柴胡舒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立能除。
二、掌握方剂
解表剂
正柴胡饮: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通,表寒轻证服之康
葱白七味饮: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和解剂
当归芍药散:当归芍药用川芎,白术苓泽六味同,妊娠腹中绵绵痛,调肝理脾可为功。
清热剂
栀子豉汤:山栀香豉治为何,烦恼难眠胸窒宜,十四枚栀四合豉,先栀后豉法煎奇。
泻黄散:泻黄甘草与防风,石膏栀子藿香充。炒香蜜酒调和服,胃热口疮并建功。
祛暑剂
香薷散: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补益剂
人参蛤蚧散:人参蛤蚧做散服,杏苓桑皮草二母,肺肾气虚蕴痰热,咳喘痰邪一并除。
八珍汤:气血双补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人参养荣汤:人参养营即十全,除却川芎五味联。陈皮远志加姜枣,脾肺气血补方先。
石斛夜光丸:石斛夜光枳膝芎,二地二冬杞丝苁;青葙草决菊杏药,参味连苓蒺草风;
再入犀羚清虚热,养阴明目第一功。
七宝美髯丹:七宝美髯何首乌,菟丝牛膝茯苓具,骨脂枸杞当归合,专益肝肾精血虚。
左归饮:补肾滋阴左归饮,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苓草同煎服,肾阴亏损此方医。
右归饮:右归饮中用附桂,地杞萸药杜草配。鹿菟当归易炙草,丸能温阳添精髓。
龟鹿二仙胶:龟鹿二仙最守真,补人三宝精气神,人参枸杞和龟鹿,益寿延年实可珍。
安神剂
交泰丸:心肾不交交泰丸,一份桂心六份连。怔忡不寐心阳亢,心肾交时自然安。
固涩剂
易黄汤:易黄山药与芡实,白果黄柏车前子,能消带下粘稠秽,补肾清热又祛湿。
清带汤:清带汤中薯茜草,龙骨牡蛎海螵蛸。赤带二钱芍苦参,白带三钱术鹿角。
理气剂
四磨汤:四磨汤治七情侵,人参乌药及槟沉,浓磨煎服调滞气,实者枳壳易人参。
加味乌药汤:加味乌药汤砂仁,香附木香姜草伦,配入延胡共七味,经前胀痛效堪珍。
理血剂
丹参饮:心腹诸痛有妙方,丹参十分做提纲,檀砂一分聊为佐,入咽咸知效验彰。
治风剂
玉真散:玉真散治破伤风,牙关紧急反张弓,星麻白附羌防芷,外敷内服一方通。
治燥剂
养胃汤:万病回春养胃汤,胸腹痞满枳木香。术苓夏陈白蔻藿,香附朴草砂仁姜。
祛湿剂
当归拈痛汤:当归拈痛羌防升,猪泽茵陈芩葛人,二术苦参知母草,疮疡湿热服皆应。
祛痰剂
小半夏汤:小半夏汤用夏姜,药虽两味效佳良。呕吐痰多因浊逆,祛痰降逆即能康。
滚痰丸:滚痰丸用青礞石,大黄黄芩与沉香,百病多因痰作祟,顽谈怪症力能匡。
苓甘五味姜辛汤:苓甘五味姜辛汤,温肺化饮常用方,半夏杏仁均可加,寒痰水饮咳嗽康。
定痫丸:定痫二茯贝天麻,丹麦陈蒲远半夏,胆星全蝎蚕琥珀,竹沥姜汁草朱砂。
消导化积剂
鳖甲煎丸:鳖甲煎丸疟母方,蟅虫鼠妇及蜣螂,蜂窠石韦人参射,桂朴紫葳丹芍姜,
瞿麦柴芩胶半夏,桃仁葶苈和硝黄,疟缠日久胁下硬,癥消积化保安康。
海藻玉壶汤:海藻玉壶带昆布,青陈二皮翘贝母,独活甘草夏归芎,消瘿散结效或睹。
消瘰丸:《医学心悟》消瘰丸,牡蛎玄参贝母研。颈生瘰疬因痰火,化痰清热可渐安。
驱虫剂
化虫丸:化虫丸中用胡粉,鹤虱槟榔苦楝根,少加枯矾面糊丸,专治虫病未虚人。
布袋丸:参草苓术明砂荟,使君芜荑布袋丸。小儿虫疳用此方,补养脾胃功效良。
伐木丸:伐木丸中有绿矾,苍术酒曲醋糊丸,泻肝宜脾消黄肿,钩虫为患效可观。
2中内又添两病证,两天搞定心正正
下列常见内科病证的概念、沿革、病因病机、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转归预后、预防调摄及临证备要。
1
心衰
概念:
心衰是以心悸、气喘、肢体水肿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多继发于胸痹心痛、心悸、心痹等疾病,是各种心脏疾病的最终转归,亦见于其它脏腑疾病的危重阶段。早期表现为乏力,气短,动则气喘、心悸;继而喘悸加重,喘不得卧,尿少肢肿,腹胀纳呆。每因外感、劳倦和情志等因素使病情急剧加重,可发生猝死。
历史沿革
《内经》无心衰病名,但有相关症状和病机的论述。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曰:“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创制了真武汤,葶苈大枣泻肺汤。
西晋王叔和在《脉经》中首先提出“心衰”病名。
病因病机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度;
年老久病;禀赋异常。
病机:心之气血阴阳虚衰,脏腑功能失调,心失所养,心血不运,血脉瘀阻。
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标实指瘀血、痰浊、水饮、气滞。
病位:在心,与肺、脾、肾、肝关系密切。
辨证要点、治则治法
辨证要点:
辨标本虚实,明脏腑病位,分急性慢性。
治则治法:
治则:权衡缓急,补虚泻实。
治疗首当补益心气,温补心阳;养心为本,兼顾五脏。其次,活血化瘀法贯穿治疗全过程。
分证论治
1、气虚血瘀
症状: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自汗,动则尤甚,甚则喘咳,面白或黯红,唇甲青紫,甚则颈脉青筋暴露,胁下积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细,涩或结代。
治法:益气活血化瘀
方药:保元汤合桃红饮
(胁痛积块,用膈下逐瘀汤加减)
2、气阴两虚
症状:心悸气短,体瘦乏力,心烦失眠,口干咽燥,小便短赤,甚则潮热盗汗,尿少肢肿;或面白无华,唇甲色淡。舌质黯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虚数。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
方药:生脉散
(面白无华,唇甲色淡,气血两虚,合用当归补血汤;外感之后,邪毒侵心,损及气阴,合五味消毒饮,加黄芪;心动悸,脉结代者,用炙甘草汤)
3、阳虚水泛
症状:心悸,气短喘促,动则尤甚,或端坐不得卧,形寒肢冷,尿少肢肿,下肢尤甚,面色苍白或晦暗,口唇青紫。舌淡黯,苔白,脉沉弱或沉迟。
治法:温阳活血利水
方药:真武汤
(心肾阳虚重者,用参附汤合五苓散)
4、痰饮阻肺
症状:心悸气急,喘促,不能平卧,痰多色白如泡,甚则泡沫状血痰,烦渴不欲饮,胸闷脘痞,肢肿,腹胀,甚则脐突,面唇青紫。舌质紫黯,舌苔白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化痰逐饮活血
方药:苓桂术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痰郁化热,喘急痰黄难咯,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宜清肺化痰,平喘止咳,改用清金化痰汤合《千金》苇茎汤;兼风寒束表,宜祛风散寒,温肺化饮,改用小青龙汤)
5.、阴竭阳脱
症状:心悸喘憋不得卧,呼吸气促,张口抬肩,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四肢厥冷,颜面发绀,唇甲青紫,尿少或无尿。舌淡胖而紫,脉沉细欲绝或脉浮大无根。
治法:益气回阳固脱
方药:参附注射液,四逆加人参汤
2
自汗盗汗
概念:
自汗、盗汗是以汗液外泄失常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即止者称为盗汗。
病因病机:
病因:病后体虚;情志不调;饮食不节
病机:阴阳失调,腠理不固,汗液外泄失常
比较鉴别
脱汗脱汗发生于病情危重之时,正气欲脱,阳不敛阴,以致汗液大泄,表现大汗淋漓或汗出如珠,常同时伴有声低息短,精神疲惫,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或散大无力等症状。
战汗战汗发生于急性热病过程中,症见发热烦渴,突然全身恶寒颤栗,继而汗出,热势渐退,多为正气拒邪,若正胜邪退,乃属病趋于好转之象。
黄汗黄汗以汗出色黄如柏汁,染衣着色为特点,多因湿热内蕴所致。
自汗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
辨证要点、治则治法
辨证要点:
着重辨别阴阳虚实。
治则治法:
虚证应益气养阴,固表敛汗;实证当清肝泻热,化湿和营;虚实夹杂者,则根据虚实的主次而适当兼顾。
分证论治
1、肺卫不固
症状: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脉细弱,苔薄白。
治法:益气固表
方药:玉屏风散
(营卫不和,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用桂枝汤;半身或局部汗出者,用甘麦大枣汤)
2、阴虚火旺
症状: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当归六黄汤
(以阴虚为主,而火热不甚者,用麦味地黄丸)
3、心血不足
症状:睡则汗出,醒则自止,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神疲气短,面色少华。舌质淡,苔白,脉细。
治法:补养心血
方药:归脾汤
4、邪热郁蒸
症状:蒸蒸汗出,汗液易黏或衣服黄染,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脉象弦数。
治法:清肝泻热,化湿和营
方药:龙胆泻肝汤
3针灸多出三七穴,每日六个轻松学
经络腧穴各论中新增常用经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刺灸法中新增内容如下。
1
新增经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方法
手阳明大肠经:阳溪、手三里、臂臑
足阳明胃经:四白、人迎、归来、下巨虚
足太阴脾经:大横
手少阴心经:极泉、阴郄
手太阳小肠经:肩贞
足太阳膀胱经:
大杼、三焦俞、小肠俞、承扶、委阳、膏肓、束骨
足少阴肾经:然谷、阴谷
手厥阴心包经:天池
手少阳三焦经:阳池、耳门
足少阳胆经:听会、阳白
任脉:建里
督脉:长强、身柱、印堂
奇穴:
球后、安眠、牵正、金津、玉液、子宫、四缝、二白、腰痛点
2刺灸法
注意:
页码以《针灸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为准
针刺异常,气胸P
刺伤内脏P
回旋灸P
温灸器灸P
拔罐法的作用及使用范围P
拔罐留针法P
电针P--
针灸治疗原则P--
针灸的临床诊治特点P--
配穴方法P--
刺灸方法选择P
素材:杨善珊,姜琳,郭雨晴编辑:邹汶珊
赞赏
人赞赏
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pia.com/qptx/1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