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村
册亨县·板万村」
是贵州首个文旅短视频IP,自年3月启动的纪录式拍摄计划。规划以贵州余个传统古村落为脉络和引导,以独立真实的视角去发现和纪录大山里鲜为人知的美景、美食及人文,并无偿制作为短视频免费赠与村落和乡民
项目由自费拍摄制作,一应资金均由饱饱们自筹,以确保独立/客观/真实,故不收取村落和乡民任何费用,欢迎向我们提供和推荐拍摄线索,共同分享传播贵州大山里的乐趣和美好
(饱饱拍摄于年12月27日)
丫他镇板万村
板万,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一个小山村。因为地势偏远,所以这里完整的保留着许多布依族的传统文化
而我们今天的故事,也将从这里展开
板万村的房子都是依山而建,不管是沿途的风光,还是这儿的村民,他们的日常习俗都保存得比较完整,一个村落的风貌,不仅仅是体现在物质形态的建筑上,更多的是体现在村民们日常的生活习俗上
比如村子里有的布衣戏、八音坐唱等等这些日常的活动,还有家家户户都会的古法红糖的制作,应该说这是一种活态的东西
甘蔗林
为了拍摄古法红糖制作,饱饱们还是期待了许久,专门在年末赶上了熬糖季的尾巴。在板万村,有很多甘蔗地,十个农户里,基本上有七八家在种甘蔗
由于板万村海拔比较高,日照的时间也长,加上甘蔗的生长周期长,所以这里的甘蔗比普通的甘蔗营养要高很多。这样看来,古法红糖原料的地道性,是很讲究的,饱饱们真是此行不虚啊~
这一次,饱饱们拍摄记录的这一家姓黄。老爷子叫黄廷华,今年72岁了,他家有三亩甘蔗地,每年甘蔗成熟的时间,黄大爷都会下地收割甘蔗(村子里的其他村民也会到自家地里收割甘蔗)
倒也不用担心,种出来的甘蔗不管好坏,至少都可以熬制成白砂糖,但是,能找到一根能熬制出古法好红糖的甘蔗,真的很不容易
板万村的甘蔗主要有红皮和青皮,红皮的出糖量比较高,但主要是用青皮来熬制,青皮甘蔗的口感更醇厚,营养也更丰富
现在有很多地方都不再种植青皮甘蔗了,为了能有纯正的古法红糖,村民们还在坚持种植青皮甘蔗
红糖的故事
不管是黄大爷还是村民们,熬制的红糖都是没有添加剂的,直接将甘蔗榨成汁熬制
蒸发出水分,自然冷却而成,其成分就只有甘蔗,手法虽简单,熬制起来却很累
从过去到现在,每到过年的时候,他们都有吃红糖粑粑的习惯
传统的古法制糖手艺,只有在很少的村子里才能见到。所幸,在贵州深山的布依族人,还保留着古老的制糖工艺
梦想家小学
来到板万村,不得不提的是这里的一所小学——梦想家小学
村子里,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在外打工,很多孩子从来没走出过村子,在他们概念里,外面的世界就是爸爸妈妈工作的地方。而村里的老人,同样也在等在城里工作和求学的儿孙们归来
特别不想把“留守儿童”这个大大的标签贴在这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身上,他们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脸上绽放的是纯粹美好的笑容
这里的孩子每天最盼望和期待的就是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于是,一次关于学校的改造,变成《梦想改造家》当季最宏大的一次改造,看过《梦想改造家》第三季的饱饱们应该都知道,这一次的改造是由政府牵线引资,与上海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栏目、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吕品晶)三方联合对板万小学进行改造
板万村的改造
一个村,户村民,同时还对户吊脚楼做了保护性的规划修缮,村民大多居住在山下建成的新式楼房,而幢吊脚楼居于半山腰,依山而建错落有致
这样的改造是布依传统文化与建筑美学相结合的一次尝试,几年的时间,令曾经破败即将消失的板万村,成为如今册亨县保存基本完好的布依族古民居群落
这是关于板万村的改造,也是对正在消失的古村落的保护
——
壹局冬宴·大寒不寒
将会在1月20日
壹局·四时食事的冬宴上
用古法红糖做一道菜
把红糖的甜蜜
带到舌尖,甜到心底
撰文\Ariel图片\山饱
饱饱们走过的村寨
联合村
蛮寨村
梨树村
南龙古寨
陆家寨村
石门坎
三岔河村
西江千户苗寨
巴拉河周边苗寨
石旮旯村
控拜村
桥港村
造纸塘
土溪镇
龙凤村
湄潭小江南
桃符村
黑溪古寨
利民村
丙安古镇
铁匠炉村
扰绕村
玉皇村
陛诏村
威宁草海
————————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在以上平台搜索也可以看到我们
更多原创内容
饱饱盒子
贵州山里拍“广告”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饱饱
赞赏
人赞赏
长按北京哪家医院看皮肤病白癜风最好北京那家医院可以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pia.com/qpzz/2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