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採集天然純正中藥
和遵古炮製中的學問
中藥種類繁多,藥用功效各有不同。但要發揮中藥最大的藥效,就得考慮中藥的採集與炮製。中藥採集學問深厚,中藥炮製歷史悠久,古代醫家在長期臨床實踐中,提出了中藥的炮製理論。
今天,就來聽聽醫學大家秦伯未講解中藥採集和炮製中的學問。
古人怎麼採集
怎樣分中藥品種,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有一千八百九十二種;後來,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又增加了七百十六種之多;以後,各地陸續有民間應用藥草出現,一般估計當在三千種左右。這些中藥包括動物、植物、礦物三部,而以植物佔大多數。因此,中醫藥物書籍稱做“本草”。
藥物的產地和採集時期,對於療效有着密切關係。故李東垣曾說:“凡諸草木昆蟲,產之有地;根葉花實,采之有時。失其地則性味少異,失其時則氣味不全。”舉例來說,如貝母產於四川的和浙江的效用不同;羌活和獨活,草紅花和藏紅花,也不相同。因而,中藥有很多名字是根據產地而起的,如党參因產上黨得名,川芎因產四川得名。在一般處方上,還特地寫明產地,如川貝母、浙貝母,以及川桂枝、川黃柏、廣木香、秦當歸、杭菊花、雲茯苓、建澤瀉等。目前有些已不需要,有些還是應當寫明。
由於植物的生長成熟各有一定時期,入葯部分又有根、莖、花、葉之分,所以藥物氣味的保全和消失,全靠採集季節的是否適當,及時採集不僅提高功效,還能保證豐收。
茲簡介如下:
根
藥物用根部,取其上升之氣,如升麻、葛根等,應在尚未萌芽或已枯萎時採取,精華蘊蓄於下,藥力較勝。
莖
能升能降,取其調氣,如蘇梗、藿梗等,應在生長最盛時採取。
葉
取其宣散,如桑葉、菏葉等,亦以生長茂盛時採取為良。但不宜於下雨後採摘,防止霉爛變質。
枝
取其橫行走四肢,如桑枝等,採集方法同莖、葉。
花
取其芳香宣散,如菊花、辛夷花等,應在含苞待放或初放時採取,其氣最濃。
實
取其下降之氣,如枳實、青皮等,應於初熟或未老熟時採取。
子
取其降下之氣,如蘇子、車前子等,應在老熟後採取。
仁
取其潤下,如杏仁、柏子仁等,宜老熟後採取。
節
取其利關節,如松節等,以堅實為佳。
芽
取其發泄,如谷芽、麥芽等,可隨時用人工發芽。
刺
取其攻破,如皂角刺等。
皮
以皮行皮,取其達皮膚之意,如生薑皮、茯苓皮等。
心
取其行內臟之意,如竹葉心、蓮子心等。
絡
取其能入經絡之意,如橘絡、絲瓜絡等,應在成熟後採取。
藤
取其能走經絡、四肢,如絡石藤、海風藤等,應在茂盛時採取。
以上指一般而言,在具體應用上又有分別。如葛根根實,升津而不升氣;升麻根空,升氣而不升津;牛膝其根堅實而形不空,味苦而氣不發,則無升發之力。故具體確定藥物的作用,應從形、色、氣、味全面考慮,不能僅從某一點來下結論。即如採集時期,也因節氣有遲早、氣候有變化,對藥物的生長成熟都有影響,故必須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炮製
生葯中有些具有毒性,或性質猛烈,不能直接服用;有些氣味惡劣,不利於服用;有些必須除去不適用部分,也有些生和熟的作用有差別。因此,中藥里有很多是經過加工的。對藥物加工的意義,不外消除或減低藥物的毒性,以及適當地改善藥物性能。前者如半夏,用生的,會刺激咽喉,使人音啞或中毒,須用薑汁制過。後者如地黃,用生的,性寒能涼血;蒸製成為熟地,其性就變為溫而補血;或將生地炒炭則止血,熟地炒松則可減少黏膩的流弊。中藥加工,稱做炮製,也叫修治。
煅
將藥物直接放在火里燒紅,或放於耐火的器皿內將其燒透。這種方法,大多用於礦物類和貝類藥物,如龍骨、牡蠣等。
炮
將藥物放於高溫的鐵鍋內急炒,以四面焦黃爆裂為度,如炮姜等。
煨
將藥物裹上濕紙或麵糊,埋於適當的火灰內,或放在弱火內烘烤,以紙或麵糊的表面焦黑為度,如煨姜、煨木香等。
炒
將藥物放在鍋內拌炒,或炒黃,或炒焦,或炒成為炭,如炒白朮、炒谷芽、焦山梔、焦楂炭等。
炙
在藥物拌炒時,和入蜂蜜、酥油等,以炒黃為度,如炙黃芪、炙甘草等。
焙
將藥物用微火使其乾燥,如制水蛭、虻蟲等。
烘
即將藥物用微火焙乾,但火力較焙更弱,如制菊花、金銀花等。
洗
將藥物用水洗去泥土雜質。
漂
將藥物浸在水內,除去鹹味或腥味,時間較洗為長,並須經常換水,如制蓯蓉、昆布等。
泡
將藥物放在清水或沸水內,以便捻去外皮,如制杏仁、桃仁等。
漬
將藥物用水漸漸滲透,使其柔軟,以便切片。
飛
將藥物粉末和水同研,使其更加細凈,如制滑石、硃砂等。
蒸
將藥物放在桶內隔水蒸熟,如制大黃、首烏等。
煮
將藥物放在水內或其他液汁內煎煮,如制芫花等。
淬
將藥物放在火內燒紅,取出投入水或醋內,如制磁石、自然銅等。
概括地說,炮製不離水火,上述各種方法中,一至七是火製法,八至十二是水製法,十三至十五是水火合製法,炮製時,有用酒、醋、鹽水等配合者,這是根據治療的需要。
如酒製取其升提,薑汁製取其發散,鹽水製取其入腎而軟堅,醋製取其走肝而收斂,童便製取其清火下降,米泔製取其潤燥和中,乳汁製取其潤枯生血,蜂蜜製取其甘緩補脾。還有用土炒取其走中焦,麩炒取其健腸胃,用黑豆、甘草湯浸泡取其解毒,用羊酥、豬油塗燒取其易於滲骨。這些都是前人的經驗,現在仍舊沿用。
中藥鋪里對有些應當炮製的藥物,大多預先加工,即使處方上不寫明,配方時也是制過的。但是各地情況稍有出入,而且有很多葯是生熟兩用的,炮製的方法也有不同,故在處方時以寫明為是。
比如生苡仁、炒苡仁,鮮首烏、干首烏、制首烏及姜半夏、法半夏,水炙遠志、蜜炙遠志等。
——山野一僧,娑婆一經!
香港國際禪修傳統文化交流中心
公眾_
恭請藥師茶7年金艾聯繫電話:
赞赏
长按什么偏方能治白癜风治疗白癜风有什么好办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pia.com/qpcd/1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