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皮

多聊茶青皮和陈皮,不可同日而语


文|杨多杰

要是咱们评选一次茶界实力派明星,大红柑普一定榜上有名。

利用茶叶的吸附性,将果皮的滋味与茶味融合在一起,的确是独辟蹊径,自成一派。不仅口感丰富,造型也很独特。

但她的特别之处还不止于此,想要了解更多,一起来看看多杰老师是怎么说的吧!

正文

天气一热,夜宵饭局也越来越多。烤串、火锅外加小龙虾,一顿接着一顿。吓得我,赶紧翻箱倒柜找出了大红柑普。

饭桌上拿出来,本是想给大家解解油腻,没想到引起一番讨论。

一位朋友率先夸赞:“杨老师就是厉害,你们看看,人家喝的小青柑个头真大”!

“不光个大,颜色好像也和小青柑不太一样耶”!另一位朋友补充到。

我心里暗想:可不是不一样嘛,大红柑与小青柑根本就是两种茶啊!

这种差别,可不光是大与小的问题。

其实不管是大红柑,还是小青柑,都是茶与柑果皮的结合。

而说起茶与柑橘果皮的结缘,在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中便有记载。《茶经·六之饮》中写道:

“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文中明确指出,橘皮与茶可搭配在一起煮饮。虽然茶圣陆羽批评这种行为不入流,但他也感叹“习俗不已”。

由此可见,橘皮配茶的做法兴起于“前《茶经》”时期。到了陆羽生活的唐代中期,仍然非常流行。

但要注意,这时还只是简单将橘皮与茶搭配在一起,并不做任何工艺上的再加工。这样的混搭,一直延续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据原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桂埔芳老师回忆,国营时代曾有大批“橘皮普洱”出口。

所谓“橘皮普洱”,即是将橘皮切碎后掺入普洱茶中,两者搅拌均匀后即可分装出货。不得不说,这种做法颇有《茶经》遗风。

出口产品“橘皮普洱”,与“大红柑普”都是果皮与茶叶的搭配。但两者在工艺及风格上,却又有着很大的不同。

“橘皮普洱”是将果皮切碎拌入茶中,再以散茶的形式销售。

而如今的“大红柑普”,则是将大红柑掏空后填装普洱茶。最终的成品,是一颗一颗饱满的果实。

果中填茶的做法,并非广东新会首创。这种工艺,最早起源于闽南地区。

闽南一带流行一种柚子茶。就是把成熟的柚子掏空,然后在里面塞上乌龙茶。经过所谓“九蒸九晒”,制好后再进行陈化。

喝的时候,取一些茶叶再掰一些柚皮一起冲泡。止咳化痰,具有很好的效果。

上个世纪,很多农村地区的家庭,虽未贫至无衣食之地步,但果腹御寒之外,几乎又全都没有了。有个头疼脑热,真的就是以茶为药。

这种“柚子茶”一般不作为商品,而是老人给自己儿孙们做的“良药”。以至于很多闽南人一提起这种茶,总是想到自己的爷爷奶奶。

新会地区,本只出产陈皮。但自年前后,开始效仿闽南柚子茶,以红柑中填塞普洱茶,从而做成柑普茶。

比起之前出口的“橘皮普洱”,大红柑普茶不光是造型的变化,工艺上也有了质的提升。

之前的做法,只是将橘皮切碎后与普洱简单混合,最多只能算是拼配。

而大红柑普,则是将陈年普洱茶装入到掏空的柑果内,再以晒烘结合的方式干燥。再入库封存数年,使得果香与茶韵进行结合。

不同于拼配,大红柑普的工艺更类似与“窨制”。

与北方常喝的茉莉花茶类似,大红柑普的制作也利用了茶叶良好的吸附性。茶叶为疏松多孔物质,内部有很多细微小孔。

微观环境下看,有点像人的毛细血管。这些细微孔洞,容易吸附空气中的水汽和气味,是物理吸附的基础。

除此之外,茶叶内含有棕榈酸和萜烯类等成分。这类物质本身没有香气,但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

他们可以吸附空气的各种味道,具有“定香剂”的作用。

家里的茶叶,一不留神就会串味变质,也是上述原理所决定。

要说制茶人实在聪明,总能化腐朽为神奇。

茶爱吸味,本是让人头痛的事情。匠人却巧妙利用茶的吸附性,让其远离异味而亲近香气,从而做出各种样式的再加工茶。

大红柑普的制作,便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当年出口的“橘皮普洱”,多是销往欧美市场。洋人嗜香,因此多选用新鲜果皮掺于普洱中。

这样的茶乍一闻香高,但实则香不入水。销给西方市场也就罢了,却绝难俘获爱茶人的味蕾。

上等的大红柑普,应采用“三陈”的工艺。

所谓“三陈”,即用年份陈茶,配以正宗新会陈皮原料,两者结合再加以时间陈化。

“三陈”结合,方能彰显大红柑普的魅力。

由于是成熟果实装填,因此一般大红柑普的重量都要在30g上下。可别一次都丢进茶壶,那就要闹笑话了。

以ml壶为例,取6g茶再掰上2g陈皮一同冲泡即可。

沸水冲泡,茶汤色泽深紫,又泛着一丝酒红。茶汤划过口腔,能够感受清淡的柑子气味,细腻而持久。

繁复多变的馥郁果香,刚好可以将陈年普洱醇而无香的口感加以平衡。宜人的果酸,将茶的甘甜修饰得更富于层次感。

不愧是陈年茶加上陈皮,口感结构扎实,醇黏酽甜,又非一般普洱茶可比了。

现在流行的小青柑,虽也是果内填茶,但却不具备“三陈”的特性。干茶倒有果香,但茶汤却味道单薄,气若游丝。

两者相比,高下立判。

的确,我平日饮茶,只喝大红柑而拒绝小青柑。

一方面,二者口感殊异。更为主要的是,青柑与红柑功效天差地别。

日常教学中,很多同学都会问我茶与健康的话题。什么体质喝什么茶?什么季节喝什么茶?什么病症喝什么茶?

我总劝大家,喝茶时心态大可放松。

茶有药性,但不可当药去看待。

所以我们喝茶得去茶店选,而不能去药店买。

茶性温和,既不可能马上治病,也不可能快速致病。

柑普茶,则更具备药效。为何?

因为橘皮自古便被医家







































儿童白癜风的症状
最好的十佳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pia.com/qpcd/183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