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皮

荔枝虽甜,可不要贪多哦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充分表达了古人对荔枝的喜爱。又到了初夏荔枝大量上市的时节,不管是连锁超市还是水果摊头,总能看到人们购买荔枝的身影。笔者最近也买了不少荔枝,荔枝确实好吃,是人们喜爱的水果,可是因贪食荔枝所带来的“荔枝病”,却容易让人忽视。特别是对吃东西易导致饮食不节的小孩子来说,尤其要注意。

食用功效

荔枝味甘、酸、性温,入心、脾、肝经;果肉具有补脾益肝、理气补血、温中止痛、补心安神的功效;核具有理气、散结、止痛的功效;可止呃逆、止腹泻,是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泻者的食疗佳品,同时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促进食欲之功效。

药用功效

荔枝核

本品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福建、广东、广西。夏季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及肉质假种皮,洗净,晒干。生用或盐水炙用。用时打碎。

[药性]甘、微苦,温。归肝、肾经。

[功效]行气散结,祛寒止痛。

[应用]

寒疝腹痛,睾丸肿痛本品辛行苦泄,性温祛寒,主人肝经,有疏肝理气,散结消肿,散寒止痛之功。治寒凝气滞之疝气疼痛、睾丸肿痛,可与小茴香、青皮等同用,如荔核散(《世医得效方);或与小茴香、吴茱萸、橘核等同用,如疝气内消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治睾丸肿痛属湿热者,可与龙胆、川楝子、黄柏等同用。

胃院胀痛,痛经,产后腹痛本品有疏肝和胃,散寒止痛作用。治肝气郁结,肝胃不和之胃院胀痛,可与木香同用,如荔香散(《景岳全书》);治肝郁气滞血瘀之痛经及产后腹痛,可与香附同用,如蠲痛散(《妇人良方》)。

[用法用量]煎服,5~10g。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本品含多糖、总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等。

药理作用荔枝核及其有效部位具有降血糖、调血脂、抗氧化、抑制病毒、抗肿瘤及抗肝损伤等药理作用。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可抑制病毒和抗肿瘤,总皂苷能抑制病毒活性并降血糖、调血脂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黄酮类、总皂苷类和多糖均具有抗氧化作用,多糖又能提高免疫功能。

小孩子是“荔枝病”的高发人群

最近,一个7岁的小朋友空腹吃了太多的荔枝后出现昏迷,诊断为“荔枝病”,最后抢救及时,死里逃生,顺利脱险。作为医生,我想说这个孩子能够“死里逃生”是幸运的,但不幸的事情已经发生多起,需要引起更多家长的警惕。荔枝病的高发区一般在广西等荔枝主产区,而且高发人群也以孩子居多。小孩子身体内的调节能力比较弱。家长要有这个意识,了解发病的原因和机制,以便能防患于未然。

“荔枝病”的发病机制

其实“荔枝病”就是低血糖的一种。至于致病的原理尚未完全明了,具体的机制还没有完全清楚,但是和以下的原因有关系:

因为荔枝含有a-次甲基环丙基甘氨酸,有降低血糖作用。

荔枝含有高浓度的果糖,大量食用过后,会刺激胰岛β细胞迅速释放大量胰岛素,胰岛素会导致血糖降低。

进食大量荔枝,导致果糖太高,会抑制肝葡萄糖的产生,从而进一步的降低血糖。血糖太低会导致严重的问题。出现头晕、恶心、乏力、心慌等典型的低血糖症状。

如何预防荔枝病?

不要空腹、久饿的情况下吃荔枝。

不要暴饮暴食,一次吃太多荔枝。(特别是小孩子)

如果病情不重,只需要停止食用荔枝,并喝些糖水休息片刻,就能有效缓解症状。

症状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医院给予葡萄糖补液,同时针对低血压、抽搐等症状给予对应的治疗。

END

声明









































李卓胥
白颠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pia.com/qpcd/194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