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皮

访亲寻谱中国行第二站乐山


本篇推送是“管氏文化”年发布的第27篇文章

建议阅读时长:15分钟

初到乐山,接待我们的是祖籍安徽肥南在乐山工作生活的管世望夫妇。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管世望的父亲离开上海的单位,为了祖国的水利建设,落户四川的崇山峻岭之间,世望自幼也就生活在四川,读书、工作、娶妻生子。世望的夫人是个地道的川妹子,朴实贤惠,世望兄弟对她可谓赞不绝口,这是令人羡慕的一家人。

与管世望夫妇合影

乐山一带管氏有两个派系。一派聚居于沙湾区踏水镇管山一带;另一派分布于井研县王村至犍为县一带。

左起:管荣书、管荣辉、管兴伦、管远平

左起:管顺朝、管顺国、管远平

管山位于峨眉山脉的外围,祖宅正对峨眉主峰。兴伦老人所指之处就是峨眉山的金顶。老人说,峨眉金顶损毁重修之前,每逢晴日,常可见金顶金光闪耀。

沙湾管山的族谱已经轶失,相传从湖北孝感分迁而来。据传当年从孝感迁来三兄弟,一位居眉山、一位住乐山市中区安谷,一位迁沙湾管山。管山的始迁祖名“管文龙”,从始迁祖开始,存字辈十六字“文廷朝正、仲永世兴、荣崇光玉、大省加升”,由此看来,本支管氏迁入管山的年代应该年左右,即清道光年前后。目前还存有同治年所建祖宅一座,光绪、民国、即解放初的地契4幅。老祠堂在年倒毁,尚有部分石料遗存,始建年代不详。始迁祖管文龙墓尚在,但被石头垒砌保护了起来,目前已看不到祖墓的石碑内容和祖墓原貌了。

光绪三十一年()的地契

民国三十八年()的地契

民国三十五年()的地契

年颁发的土地房产证

同治年间所建祖宅全貌

目前由管兴伦老人居住

管兴化老人收藏的手抄谱残本,仅有5页

写有始迁祖至5世祖的名讳等内容

祠堂倒毁后,史料大多被用于路基。结合祖宅的规模看,虽居于深山,当年管山管氏的规模和气势,确实不容小觑。

图为老祠堂的石鼓

依稀可见上面精美的纹饰

为防止破坏,早年宗亲们在旧墓的外围垒砌了一层石垒,旧墓和墓碑都被石头所掩盖,所以我们无法看到祖墓和碑刻的原貌了。

图为管山始迁祖管文龙之墓

管兴化老人原是广播系统的职工,退休后回乡务农,种植了水稻、玉米、茶叶,还养了许多牲畜和家禽。老人已经75岁了,身体强健,翻山越岭给我们带路,健步如飞,我们完全跟不上老人家的脚步。因为山中偏僻,老人怕我们饿着,就把自家的乌骨鸡蛋做成荷包蛋让我们充饥。

老人正在生火准备给我们下荷包蛋

不多见的乌骨鸡生的青皮鸡蛋

做好的荷包蛋,调味的不是糖,

而是山里自产的蜂蜜,真的是最好吃的荷包蛋了。

井研管氏的族谱也轶失了。据传始祖名“管能”,藏于眉山管湾,坟前有一株多人合抱的大槐树。可惜具体地址在哪里,井研的宗亲并不知道,只听老辈子人说曾经去过。眉山当地管氏目前也不知道“管湾”何在。据自贡管毓寿宗亲提供的信息,有“江津郡主”圹志铭及《太宗实录·卷一百九十七》等文献记载,管能是朱元璋的孙女、蜀献王朱椿之女朱妙音(江津公主)的仪宾(丈夫),居成都,任千户,生了三个孩子,长子管弘为成都左护卫所正千户,世袭至崇祯年间。欢迎广大宗亲为我们提供线索。

《太宗实录》关于管能的相关记载截图

井研支派的始迁祖名“管腾飞”。葬犍为竹山长龙市,有墓有碑,但碑文不明。因为没有合适的向导,我们未能前往实地考证古碑,希望井研宗亲在合适的时候,能把碑文内容复制抄录下来,并同我们交流。管腾飞的后人分布在傲家场、磨子场、乐山七盘山、烧鸡崖、豆子山、黄缽新龙湾、王村、峨眉等地。从管能以来的字辈是:“能凤其文怀,朝腾正玉德,世顺大有昌,荣华富贵方”。如果从这个字辈推断,本支的“能”字辈,恐怕最早也就是清朝初年生人,同“江津”仪宾的管能,在年代上相差至少年左右。

笔者正在采访管顺朝、管顺国宗亲

此外,解放初犍为县曾有一任县长姓管,后来调任上海,详情不明,不知是否有知情的宗亲为我们提供更加详细的资料。

配合我们走访井研的,是管顺朝老人以及他的胞弟管顺国宗亲。顺朝宗亲早年在导弹部队服役,从事机电器材管理,转业地方后一直从事相关技术。退休后,还受聘中专院校,教授相关课程。让我惊奇的是,年近7旬的老人,竟然自学了计算机的汇编语言和C语言编程,并能教授单片机课程,真是让人敬佩不已。顺国老人在当地综合市场有些股份,开个门面,做些酿酒批发的生意,逍遥自在。

管顺朝宗亲从学校里出来迎接我们

他在这里教授单片机课程

白酒零售是管顺国宗亲门店的小生意

管恕

赞赏

长按







































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北京白癜风医院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pia.com/qptx/180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