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皮

化痰又泻火,用药很讲究朱丹溪语音文字复


本节语音

语音课内容戳这里收听↑

可以点击页面最下方“阅读原文”到喜马拉雅收听更多本系列音频~

医案原文链接

本节文字复习对应的语音原版内容点这里查看→化痰又泻火,用药很讲究

一代医宗朱丹溪

文字版本

各位亲爱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讲朱丹溪看病的故事。

那么今天讲什么呢?讲肝火,泄肝火。有“一妇人”,这个妇女“气实”,大家看,朱丹溪上来,先把这个人的身体状态写出来,这个人气实,很壮实的那种,不是虚弱的,不是林黛玉那种的,一看就比较壮实,气很壮的那种气实。性格是“多怒不发”,这个是朱丹溪体会的太微妙了,真要向朱丹溪学习,我为什么这么看重情志导致的疾病呢?我总给大家讲这方面的问题,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在学中医最初的时候,就看朱丹溪的书,我就有这个感受,朱丹溪怎么分析的这么详尽,他把人性格特点讲这么详细,所以我就有这个印象。

确实如此,我们现在看这个人,慢性的病,尤其是复杂的,缠绵不愈的病症,不一定多重,但是缠绵不愈,怎么治都治不好,东治治,西治治,治不好的病,我跟大家讲,基本上都有这个人的性格因素在里面,心理因素在里面,基本上都是这样。就是他自己给自己添乱,有些病还真就这么得的。所以搞中医,搞时间长了以后,尤其你真的想要找疾病源头的话,你会发现跟人的性情密切相关,真是种种联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朱丹溪了不起就在这个地方,大家一般看的都是病,他看的是人,你人体质如何,人家先讲出来,你人的性格如何。

这位是多怒,她特别容易生气,但是这个火不发出来,能忍。这个就挺可怕了,为什么呢?有的时候这个人多怒,性格脾气不好,她发发火,反而好点。怕那种不发的,憋在里面,生气憋在里面,这个性格特别不好。“忽一日大发”,憋着憋着,终于有一天憋不住了,什么事儿惹着她了,忽一日一下子发火,发的特别厉害,“叫而欲厥”,什么意思呢?大叫,喊,说话声音特别大,欲厥,就是差点昏倒,差点晕倒,这个厥就是差点过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朱丹溪来一个判断,“痰闭于上”,痰蒙清窍,为什么差点晕过去呢?痰上来了,像这个人气壮实,应该吃的不错,身体壮实,体内有痰,痰湿比较重,痰湿重的人,痰多导致怪病。有时候痰一下子,往上一冲,痰蒙清窍,导致神志出问题,一下子差点晕过去,痰闭于上。“火起于下”,这个火起于下在哪呢?朱丹溪说的火起于下,并不是说下焦,指的是跟清窍对应的,跟肝,肝火从下边起的。这个肝火往上一冲,把痰给冲上去了,结果头差点晕倒,这是突然一下子发火的原因。

这个怎么调呢?朱丹溪说可以调。“与香附末”,香附这个药做成末,香附这个药是理气解郁的,朱丹溪说它能够横行,把气给散开。所以朱丹溪治疗气郁的时候,往往用香附这味药,香附疏肝理气,治疗气郁非常重要的一个药。这个药它为什么要用呢?这个跟肝火有关,肝气不舒,天天怒,所以肝火比较大。怎么样呢?一下子把气给理开,所以先用一个气药。“生甘草三钱”,甘草是和药的,有点调和中焦补脾胃,守中焦的作用。川芎,川芎理气的,这也是养肝血的,可以让肝血得以安宁,肝气不要横冲直撞,收敛肝气的。

用“童便、姜汁煎”,童便就是小孩的尿,童便可以泻火,朱丹溪用香附这个药的时候,往往香附要用童便来治,为什么用童便来治呢?用童便泡一泡,为什么?否则的话,香附这个药有点燥,用童便泡了以后就清润很多,就不至于那么燥了。童便本身,也是泻火的,泻火作用还不错。而且童便还有化瘀的作用,过去我讲过,薛立斋曾经问过明朝的部队,因为薛立斋是御医,他问过部队,你们受伤了,你们怎么去治疗?部队的士兵就说,我们受伤了赶快喝童便,干吗呢?化瘀。配点姜汁干吗呢?配姜汁化痰,凉就凉恶了,因为凉而堵在里面了,所以姜汁化开反佐一下,这是开的方子,一起煎了喝。

又以青黛、人中白、香附末做成丸,前面是煎的汤,后面是青黛,青黛是泻肝火的,人中白有什么作用呢?人中白也是能够泻肝火的,泻肝火效果特别好。人中白是什么呢?这就是中医里面特殊的一味药,跟人的尿有关。什么东西呢?就是过去比如说尿壶,每天里面装尿,多年以后,里面会有白色的结晶,一层在壁上,把这个捣下来,经过炮制就是人中白。这个是中医里面一味特殊的药,就是人的尿做的药,它泻火作用还不错,所以这是一味很特殊的药。加上香附末为丸,泻肝火,理气,做成丸给她吃。稍微好点以后,“大吐乃安”,什么意思呢?就是给她吐了一次,因为这个痰一定要吐出来,把它排出来,所以痰上面蒙蔽清窍,在上面也要吐出来。

这是朱丹溪经常用的方法,朱丹溪特别擅长使用吐法。前两天我在微博跟大家聊这个事儿,这个吐法,现在已经很少用了,过去是汗吐下三法,现在汗法我们经常用,但是吐和下法,就是吐和泻我们用的不多了。为什么呢?就是患者承受不了了,尤其是吐法,非让人吐,有的患者承受不了。现在患者比较娇,你服药下去,稍微有一点什么反应,有时候有反应都是好的反应,气冲病灶,比如说经络这个地方有瘀堵,有病,你气足了以后想通过,一定要冲那个地方,冲击它,在冲击的时候,会有一些反应,所以喝了药以后,有时候身体某些位置会出现点反应,但是这个其实是正常的。但是现在患者接受不了,这个药是不是喝错了?不对不对,这个药不对,不舒服。所以很多时候觉得自己不舒服就不喝了,这个就是对中医不了解。

像这种吐法,把邪气往外从上边排出去,这个更不接受了。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做法。像在金元时代另外一位大家张子和,以后我会讲他,张子和汗吐下三法经常用,每个患者都给你用吐法和泻法。但是很遗憾,现在这个方法基本上快绝了,大家不怎么用了,觉得太难受了。朱丹溪用吐法,比如给他老师,治疗许谦病的时候,用牛肉熬,哗哗吐,把邪气吐完了,就好了,把里面的痰积吐出来就好了。所以这个方法很可惜,现在用的不多了。

朱丹溪治疗这个患者,这位女性,是因为体内痰比较多,气比较壮,所以怎么样?就用吐法,大吐乃安,吐完了,这个人基本安定了,应该获得了稳定的状态。然后朱丹溪没完事,又以导痰汤加姜炒黄连、香附,然后又用生姜汤下龙荟丸,一下子用了两种药,也是汤药再加上丸药一起用的,这个是善后。这两个药朱丹溪为什么用呢?大吐乃安,应该差不多了吧,为什么又给加两个方呢?一个汤药,一个丸药一起吃呢?这是朱丹溪心细的地方,因为虽然身体暂时安定了,但是她体内的痰未必去干净,所以加导痰汤。

那么这个导痰汤这个方子是什么方呢?这个方子就是二陈汤加上枳实,加上天南星两味药。大家知道二陈汤加上枳实,如果再加上竹茹就是温胆汤。那么这个导痰汤,它里面加上南星干吗呢?这个天南星是化风痰的,枳实是破滞气的。所以加上二陈汤化痰,再化风痰,再破滞气,这就大大增加了化痰的作用。所以治疗痰厥,就是因为痰一下子导致头晕昏迷等等那种严重的痰特别重的病症的时候,会用导痰汤,甚至很多人用来治疗精神类疾病,有一些精神类疾病的患者,一看痰比较重的,就用这个方法来治疗,就是导痰汤。

这个导痰汤加上姜炒黄连,清热,因为她有火呀,为什么用姜炒一下呢?因为这个黄连太凉了,用姜炒一下,有助于减缓它的凉性,而且在化痰方面,不会因为太凉了,影响化痰的作用。加上香附是配着行气的。那么这个是一个汤药给她喝,化痰为主。生姜汤,用生姜熬汤下龙荟丸,这个龙荟丸这个方子也是朱丹溪出的。朱丹溪的书里面有很多方子,后世来用,我们现在用的当归龙荟丸,就是朱丹溪的书里面的方子。

龙荟丸主要是泻肝火的,这个方子里面有柴胡,疏肝理气,青皮是破气的,黄连、大黄是把心火往下清,配点当归,这是养肝血的,安抚肝经。配木香行气,配川芎,跟当归相配的,养血活血的,然后配龙胆草和芦荟这两味药,这都是泻肝火的,所以龙荟丸是朱丹溪创的方子,主要是泻肝火用的。那么用生姜汤下,就是怕它太凉,影响化痰的作用。

所以你看朱丹溪他用药还是比较谨慎的,虽然有时候会用点凉药,你看前面用香附末,甘草、川芎、童便的时候,用姜汁来熬它,童便姜汁煎,后边用黄连,黄连一定要用姜炒,用龙荟丸是用生姜汤下。所以你看他虽然用凉药,但是他怕太凉了,影响化痰作用,所以他用姜来炮制一下,这就是用药特别谨慎的地方。所以有人说朱丹溪就擅长泻火,擅长滋阴,对阳气不保护,其实是不对的。任何一位名家,之所以能成名家,成当代大家,都是用药非常谨慎,保护人的阳气。像这位有火,有火就该泻火,但是泻火的时候别太寒凉了,所以用姜来反佐一下,所以大家看朱丹溪用药是非常谨慎的。

在泻火这一篇里面,朱丹溪又出了一个著名的方子叫左金丸,这个方子特别著名,现在我们中成药上药店有卖左金丸的,左金丸就是泻肝火的。左金丸这个方子怎么来构成的呢?是黄连,黄连份量最多,黄连泻心肝之火。怕黄连太凉了,怎么样?用吴茱萸,吴茱萸是暖肝的,用一点吴茱萸,有的书里面这个方子黄连是二两,吴茱萸是一两,现在我们一般黄连是六两,吴茱萸一两,就是6比1的比例。

吴茱萸干吗呢?为什么泻肝火还弄点暖肝的药呢?是反佐一下,否则你泻肝火太凉了,这个效果并不好。吴茱萸,你那边泻肝火,我再暖肝,防止你泻火泻太厉害了,影响肝的生机,因为肝是要生发的。所以配一点吴茱萸热的药,再反佐一下。所以朱丹溪用药特别讲究,这个配伍,就是中医里面特别经典的这么一种搭配方式。如果你上中医学院去,医院校去上课,方剂学一定要讲左金丸的。这个搭配方法,就是非常经典的方子。我们一般想泻火,全是凉药吧?不是的。朱丹溪反佐了一个,少少来点温的,这样效果比你单独用凉药要好。这是非常经典的方子,朱丹溪就是在他这个书里面出的这个方子。

像今天这个医案还能学到什么呢?这就是深的东西了,就是朱丹溪的汤药和丸药一起用的方法。大家发现没有,他在治疗的时候和善后的时候,都是汤药和丸药一起用的。那么他的汤药和丸药一起用的时候,是有规律的,大家发现没有什么?什么规律呢?化痰理气的他用汤药,泻肝火他用丸药,两个有治的时候,和善后都这样,为什么?你是大家,为什么人家是大家?人家就这么仔细用药,这个痰是粘稠的,粘稠的液体,它是无处不在的,所以痰在体内,你汤药下去以后,先把痰给你化开。

然后这个丸药泻火后起作用。你把痰化开了,然后丸药再起作用。那么这个肝火直接入肝,可以把肝火泻掉。那么如果你上来要先泻火,痰还没去呢,你先去用凉药泻火,那这个痰就容易凝在里面,因为是凉的东西,痰凝在里面,这个痰可就化不开了。所以古人说叫痰非温不化,你不用温的这个药化不开,凝在里面未必能够化开了,所以你就不适合先去清火,而先要化痰。把痰化开了,把粘稠的打开了,这个时候丸药进去再去泻肝火,这样才能发挥作用,因为丸药化的毕竟慢。汤药进去就起作用了,丸药慢慢才起作用,它要慢慢化开。

所以朱丹溪他汤药丸药一起用,两个作用不同,化痰和泻火分的特别分明,这是高手。如果你拿这个医案这么一看,觉得很简单,你可能什么都没有学到。仔细分析分析,你会发现这个小小的医案里面,朱丹溪用的心思,用了几个方子,用姜汁反佐一下,汤药和丸药人家用法都是有区别的。所以真的要讲起来,像这样大家的医案讲起来,你品味一下,味道特别足,技术含量特别高,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大家作为中医爱好者一般用不到,但是如果搞中医临床的同仁们,可以吸收朱丹溪的思想,这是非常宝贵的思想。这是中医大家留给我们的经验。

各位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朱丹溪看病的故事我们就讲到这里,下次我们接着来讲朱丹溪看病的故事。各位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下次再见!

上期回顾

正气不足天又热,这种情况该如何?

朱丹溪语音文字复习(←点击即可阅读)

语音文字◎罗大伦

编辑◎紫叶

罗博士的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pia.com/qptx/993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