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皮

视频丨央视节目健康之路喝茶好处多上


来源:央视科教频道、佛山公共频道、大益快饮茶、广云双宝柑普茶

编辑:卓越茗香

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一)视频——央视节目《健康之路》:喝茶好处多(上)

(二)视频——央视节目《健康之路》:喝茶好处多(下)

(三)视频——陈皮与柑普茶

(四)柑普茶知多少?

有关柑普茶,你是否听过一些五花八门的“专业词汇”?

青皮、陈皮、橘皮、黄皮、微红皮、红皮、二红皮、大红皮、小青柑、青柑、红柑、大红柑、二红柑……刚接触柑普茶的茶友们便头都大了。皮皮不分、柑茶不分的情况不在少数,我们不妨一起来捋一捋吧!

(1)皮、果、茶

小青皮

小青柑

柑普茶

青皮、陈皮、柑皮、红皮,是皮的概念。小青柑、青柑、红柑,是果的概念。而平时所说的小青柑茶,其实是简称,规范的名称应该叫小青柑普洱茶或小青柑红茶等。

(2)新皮和老皮

新皮

老皮

根据皮的陈化时间,可将柑(橘)皮分为新皮、老皮。陈皮只是老皮的一种。

据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产品对陈皮的定义,只有陈放3年以上的新会柑皮才能称为陈皮。《中国药典》上一般指具有药效的老皮,在来源上强调工艺“晒干或低温干燥”。因此,柑皮通过晒干或低温干燥,陈放3年以上,达到陈皮品质标准(如柑香去,陈皮香显)才能成为陈皮。

高温烘制

低温烘制

柑皮如果加工不当,采用高温干燥导致药用成分(如陈皮挥发油)散失,那么即使陈放3年以上仍是老皮而非陈皮,这时便只有食用调味价值而无药用价值了。所以高温烘制的柑皮,只能叫老柑皮,不能转化成陈皮。高温烘制的柑普茶,无论放多久都只能叫老柑普茶,而不能成为陈皮普洱。

(3)青皮与陈皮

青皮有三层意思:平时我们会用“青皮”来做“新皮”代称,这时的青皮是做不规范的代称使用;根据成熟情况划分,青皮是跟红皮对应的一种柑皮成熟状态;在药典中的青皮和陈皮则是两类,青皮是“青皮陈皮”的简称,陈皮是“红皮陈皮”的简称。

《中国药典》记载:青皮(青皮陈皮)是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陈皮(红皮陈皮)是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

国内陈皮研究文献及药典记载,柑皮从药性上划分,只有青皮和红皮之分。黄皮这个概念,在成分及功能研究、药典上均未出现,不具备显著特征。

陈皮根据药性分为青皮陈皮、红皮陈皮。新皮根据陈皮的划分可分为青皮、红皮。柑根据柑皮的划分可分为青柑、红柑。实际生产操作为了将产品区分的更明晰,通常将青柑中较小的状态,叫小青柑;红柑中最成熟的状态,叫大红柑。皮也可细分到小青皮、青皮、红皮、大红皮,而黄皮、微红皮、二红皮等应属于不规范的划分或叫法。

与皮相对应的柑普茶产品类型也应是4大系列,如大益金柑普分为小青柑普洱茶、青柑普洱茶、红柑普洱茶、大红柑普洱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品系列。

(4)陈皮药性

青皮光照图

红皮光照图

我们一般说陈皮药性为“温”,而药典记载“辛、甘、寒,无毒。”是否药典有误?

《本草纲目》记载,“青橘皮,其色青气烈,味苦而辛,治之以醋,所谓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酸泄之,以苦降之也。陈皮浮而升,入脾肺气分,青皮沉而降,入肝胆气分,一体二用,物理自然也。”一体二用,陈皮药性就可以理解了:青皮陈皮药性“寒”,红皮陈皮药性“温”。红皮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青皮陈皮疏肝破气、消积化滞。金柑普也不能随便喝,根据想要的效果来选择。

(5)陈皮普洱的加工

经常有茶友问:“为什么别人能做陈皮普洱(小青柑),你们只能做小青柑(普洱茶),是不是技术不行?”

据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产品对陈皮的定义,陈放3年以上的柑皮才能称为陈皮,否则就是柑皮。大益金柑普,采用新会柑核心产区当年的柑皮和勐海普洱茶,经独特的工艺加工制成。当年的小青柑皮与大益普洱茶加工制成的是大益金柑普(小青柑普洱茶),简称金柑普(小青柑)。

皮是新皮,所以只叫柑皮不叫陈皮,加工的成品自然也不能称为陈皮普洱。大益做的陈皮普洱(袋泡茶),采用陈放3—5年以上的陈皮与陈放2年以上勐海熟普来加工,这种陈皮普洱的香气就不是柑皮香了,而是纯正的陈皮香。

关于陈皮普洱的生产,一般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一是将新皮与普洱做好半成品,放到专门的陈化仓陈放3年,达到陈皮普洱标准后,再包装成陈皮普洱出厂;二是新皮陈放3年,达到陈皮标准后,将普洱茶与陈皮加工形成陈皮普洱,做成成品出厂。

(五)柑普茶表面的“白霜”是什么?

新会柑普茶,采用新会茶枝柑和云南普洱茶,通过特殊的工艺加工,让二者的口感、营养更好的相结合,制作成风味独特的柑普茶。

近期不少茶友反应,柑普茶表面会起“白霜”,这层白霜是什么呢?它和干果上的白霜是否一样呢?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下面让小编为您解答这一连串的疑问……

番薯干

由于干果类含有大量水分,还含有葡萄糖和果糖等,当它被晒成果脯时水分逐渐蒸发,果肉里所含的葡萄糖和果糖跟着渗出到表皮上凝结成白色粉末状的物质就形成了“果霜”。“果霜”是判断干果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功效

柿饼

《医学衷中参西录》就有记载:“柿霜色白入肺经,其滑也能利肺痰,其润也能滋肺燥。”柿霜温水化服,可治慢性支气管炎、干咳、咽炎。

柑普茶表面的“白霜”实际上跟“果霜”的形成机理是类似的但又略有不同。在陈皮之乡新会“白霜”被称之为“脑晶”、“柑油晶”,是柑皮经高温烘焙后释放出的柑油形成的结晶。

形成“柑油晶”的因素

  

①只有青皮才会有“白霜”的现象,通常只有柑仔才会起霜,因为柑仔的柑油量是最高的,而随着柑果的成长柑油的含量会逐渐降低转化为糖分;

②因素是高温工艺,柑皮经过高温烘焙释放出的柑油形成结晶故称之为“柑油晶”;

③越是核心产区的柑果,柑皮上的油包越多,起的白霜也就越多,在新会当地,用柑胎、柑仔制成的产品,白霜越多越受欢迎。

所以柑普茶表面的白霜并不是发霉所导致,而是核心产区的柑仔在经过高温工艺后所析出的柑油结晶而形成的白色粉末状物质——“柑油晶”。

喝茶,还得喝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茶,不止于喝,还能带来更多思考更多探索。

竹,唯空其心,故骨秀;

茶,独蕴其芳,故气幽;

情,适调其度,故宜淡。

品茶品心品德

您的每一次点赞都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卓越茗香

长按下图,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pia.com/qptx/10050.html


当前时间: